一、信号!发改委召集部分房企开会,多为美元债“大户”
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集部分房企在北京开会。据悉,此次召集房企开会的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有知情人士透露,参会企业多为地产美元债发行大户,发改委此次召集房企开会,或是为了摸底房企美元债情况。

就在当天,当代置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0月25日到期的12.85厘优先票据,未能按时偿还票据本金及其应计但未付利息。这笔资金规模2.5亿美元的票据,是目前当代置业5只存续美元债中规模*大的。
*此,当代置业也成为继花样年、新力控股等企业后,又一出现债务违约的百强房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资美元债市场上出现违约事件的房企已高达9家,包括泛海控股、花样年、华夏幸福、阳光100中国、天房集团、泰禾集团、新力控股、蓝光发展、当代置业,全部未偿额280.73亿美元。
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9月,房企境外发债2379亿元,同比下降24%。房企境外发债融资额仅占2021年全年到期金额的75%。境外发债融资额下滑,明年房企还将面临偿债高峰。数据显示,房企在2022年到期的美元债规模将达到3755亿元,境外偿债压力更大。
二、债务危机、破产倒闭、楼盘降价、延期交付,房企*暗时刻
深陷债务危局后,今年房企破产倒闭的新闻也是频频曝出。
10月14日,重庆破产法庭发布消息称,重庆协信远创实业有限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目前正在面向全国竞选管理人。

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房企,曾经也是重庆地产圈的头部玩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百强房企之列,2014年销售额更是突破百亿,冲到了全国第48位。
除了协信,9月底另一家全国百强房企——光耀集团也发布了公司破产的公告,当时一度引发网友热议。曾经辉煌的成绩,到如今以破产倒闭终结,难免让人唏嘘。

从人民法院公告网上查询发现,2021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有329家房地产类型公司发布了破产文书。这意味着,在过去的近300天,平均1天约有1.1家房企破产。

一部分房企开始“自救”。打折促销,甚*不惜“割肉”——楼盘房源直接降价销售。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部分房企迫于资金压力,开始以价换量。
楼盘降价潮引发业主维权,使得多城不得不紧急发布楼市“限跌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阴、沈阳、岳阳、昆明、唐山、菏泽、株洲、张家口、南通等都陆续出台了楼市“限跌令”。
一部分房企选择“躺平”。三道红线制约,融资难、土拍规则和市场变化等多重压力之下,有的房企拿地更加谨慎,有的房企渐渐淡出了土拍市场,不再报名参拍,暂停了新增土储。
从全国第二轮集中供地来看,土拍市场迎来大降温!地块终止出让、流拍、溢价率低、底价成交等成为全国土拍市场的主旋律。
三、多部门释放利好,提振信心!楼市大变局要来了?
好在黑夜总会过去。近期,从央行发声到密集约谈,多部门开始释放维稳信号,提振信心。
就10月26日的会议,专业人士分析,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发改委召集部分美元债发行规模较高的房企开会,除了排摸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及房企存在的压力,在一定意义上也释放出维稳信号,重塑房企境外债券市场的信心。
而这并非高层*次集中召集房企,摸底现状。10月15日下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也在北京召开了部分房企座谈会,住建部相关部门领导参与主持会议,中海、保利、万科、融创、金地、龙湖、中梁、新城、绿城、旭辉等房企均参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各家房企对近期房地产运营情况发表观点。
除了全国层面集中召集,各个地方层面也在组会,了解当地房企运营困境,提振市场信心。
10月14日,成都召开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新情况新问题交流会,深入了解房企实际运营运行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
10月19日,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召开会议,议题包括在“房住不炒”常态化下,如何提振市场信心,助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除此之外,近期央行、银保监会也发声表态,释放众多利好消息!
9月27日,央行*提“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住建部和24家主要银行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提出“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指导金融机构加快落实“两个维护”要求。
10月15日,央行又表态:房价回稳后,城市房贷供需关系也将回归正常。
10月21日,银保监会也表示:保障好刚需群体信贷需求。在贷款*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
这些座谈会和发声,向市场传递了非常明确的信号:房企*暗时刻将过去,市场*暗时刻也将过去。信贷会宽松,房企和买房人的合法权益都将得到保障。
四、为什么要提振房企信心?稳定房价、减少烂尾楼......
有人要问:为什么现在要提振房企信心?
要知道,今年以来房企债务违约频发,头部房企都未能幸免。部分大牌房企信用评级被下调,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已经到了四面楚歌。房企活不下去了,带来的影响不得不关注。
*先,房企资金困难,不排除会开启打折促销,楼盘降价等,这不利于楼市稳定。另外,没有钱也别谈拿地了,如果房企都不拿地,土地流拍,地方财政收入势必受到影响。长远来看,新房上市量缩减,还会带来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也不利于房价稳定。
其次,房企债务违约,破产风险加大,也会威胁买房人的利益。一旦楼盘烂尾,房子拿不到,血汗钱打水漂。因此,对于买房人来说,当下买新房*大的风险就是买到烂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