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专项规划,广州开发区第二个功能园区——《广州开发区穗港科技合作园(云埔工业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于10月25日公布实施。

目前,广州开发区下辖5个经济功能园区管理机构,分别为:中新广州知识城、黄埔临港经济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以及广州国际生物岛。
5个功能园区,知识城能级*高,为中新双边合作项目,且面积*大(已扩容*233平方公里,含三街一镇);次之,黄埔临港经济区,是*项目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的主体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
而云埔工业区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经济功能区。其是广州开发区*早落地产城融合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矛盾。
过去20多年来,云埔工业区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园区形态不断向产城融合高科技产业园区嬗变。转型之路*今仍未完成,但不久的未来前景光明。
此次《规划》也明确提出,强化“产业导向、功能提升、连片改造、共建共享”,加快工业用地升级改造。对低效闲置用地、落后产能、排放长期不达标及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实施大力度“腾笼换鸟”。
同时,通过“工改创”“工改研”等改造模式,支持自主改造与新型产业导入,推动旧工业园嬗变为新产业园。引导企业通过产权转让方式引进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云埔是目前黄埔区常住人口*多的街镇。本地产业人口与小区人口占大头,本地人口占比低,是典型的“人口倒挂”区域。
但,密集的人口,也为云埔发展商贸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位于云埔的穗港科技合作园与位于西区(夏港街)的穗港智造合作区,是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项目,产业形态以*制造业为主。广州国际生物岛面积*小,主要侧重于生物医药总部研发。
从经济贡献来看,目前以穗港科技合作园(即原云埔工业区)贡献*多,其次为穗港智造合作园。
穗港科技合作园范围就在云埔-南岗街开创大道以东的南北纵向狭长区域,覆盖刘村格岗旧改、宏仁厂改造、京广协同创新*、瑞松科技园、南方美谷、南岗万达、佳兆业等*项目。
目前,云埔工业区引进落户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0家,上市企业8家。园区现有*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精细化工、新材料、食品饮料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达1700余家。
到2025年,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50%以上。

打造“一轴两心四区”
结合城市更新,重塑穗港科技合作园*体系,依托重要交通廊道和轨道交通节点,形成“一轴两心四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1、总部经济发展轴
2、智互云埔*
3、南岗综合服务*
4、智能制造集聚区
5、南方美谷集聚区
6、产业转型示范区
7、临江商务总部经济集聚区

产业转型升级
1、高标准建设京广协同创新*、南方美谷、氢能创新*等*项目,打造多元化、高活力的系列产业发展平台。
2、*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广州数控、达意隆、瑞松科技、弘亚数控、发那科等龙头企业为*,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
3、支持以广州数控、明珞装备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与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4、鼓励视源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强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构建和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并购重组和技术收购发展成为科技巨头。
5、推动湾区氢谷建设,*打造集研发、检测、生产、制造全产业链的氢能产业集聚地,推动黄埔氢能创新创业*、雄川氢能湾区氢能孵化*、泰罗斯、广州开发区氢丰氢能源创新*、氢丰氢能院士工作站(省级)、中德氢能源研究院(市级)等项目建设。
6、支持天赐材料、鹿山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材料战略布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7、以中国签署RCEP为契机,加快建设中日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区,推动建设一批中日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发展中日*医疗装备行业,形成中日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集群。
8、以“南方美谷创新产业园”为*,搭建生产、研发、销售、服务、检测、评价产业功能模组,构建穗港合作美丽大健康产业链条。园区位于埔北路、广深高速以西,占地面积约2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由开发区投资集团负责运营。
9、推动园区科技企业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企业技术*、制造业创新*等科技合作平台,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10、支持视源科技、发那科、瑞松科技等科技企业牵头建设*实验室、产业创新*、企业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

除此之外,还会分类推进*片区旧厂改造,加速推进国际香料等污染企业搬迁、宏仁地块改造、普洛斯物流产业园低效物流用地升级。以及落实更多民生配套,诸如交通、医疗、景观带等。
未来云埔工业区将全新焕发,释放新活力,绽放新色彩!黄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