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盘查之后,发现了白云新盘的共同点:
1、*开盘时间集中在2019-2022年,续销时间长,营销动作少
2、地段都不够核心,要么体量太小,要么体量太大
3、没有强硬的开发商背景,市场对其关注自然更少
4、项目几乎都是单打独斗,难以发出“板块之声”
直接放上名单,看看大家能第一时间认得几个

各有“难言之隐”,卷不动了?
挑几个典型来盘盘。
典型代表一:云裳峯尚、荣升珑樾
两盘都位于同和板块,区位优势上,直线500米左右就是3号线同和站,直线约1公里左右便是白云山,周边配套相当奈斯。
市场优势上,同和板块在此前已经供应断层多年,会累计不少地缘改善需求,按理说只要正常发挥,都不算太愁。
奈何两个项目的开发商都不是“国际驰名”,碰上前两年房企频繁暴雷,在购房者心中风险系数拉升。
再加上,两个项目的体量实在太小,配套全靠蹭,产权缩水,续销时间长,痛点有点多。

典型代表二:广州润府
位于白云城市中心的广州润府,单看开发商背景,强大到不行——华润置地和鹏瑞集团,实力杠杠的。
然而,广州润府项目只有2栋住宅,体量不大,距离在建的18号线北延段白云城市中心站、2/3/14号线交汇的嘉禾望岗站,都有一定的距离。
周边2公里生活圈,基本生活需求能满足,但享受型需求,还得依赖有稍远的嘉禾望岗商圈。
广州润府项目的推广也相对较少,因此大家可能不清楚,这里还有一个“润府”作品。

典型代表三:云麓花城
云麓花城这个盘,其实湾仔是有点印象的。
因为其内部人士蹲在我们的土拍群,发言积极,相当遵守群规,从不乱打广告,全体编辑部对其好感度up up,连带着也记得云麓花城这个新盘。
说实话,云麓花城这个盘不差,广州首个城轨上盖TOD项目,太和站上盖,远处帽峰山基本无遮挡,自身配建有建面约22万平的商业中心。

而且,云麓花城项目户型设计相当实用,最小的67㎡不仅能做到2+1房,还能拓展到1.5卫,97㎡3+1户型,还是LDKB一体化设计,全景飘窗将景观面拉升。
这样的户型设计,就算是放在“合理偷面积”新规发布后,也是可圈可点的。
然而,云麓花城项目区位不占优势,且周边竞争对手较少,板块缺少声音。
典型代表四:云山壹品
云山壹品,一在白云山麓,二在白云新城,三还是现楼,景观和资源在白云都是第一梯队,属于吊打的水平,怎么就“泯然众盘矣”了?
一是白云新城改善盘众多,云山壹品光有地段好,但产品定位、品质都不在一个赛道。
二是项目土地出让时间是2000年11月,产权缩水近23年,以至于价格一直叫不上,毛坯6万/㎡,精装6.5万/㎡。

1、体量小,自身配套少,光靠地缘客群体苦苦支撑
2、拿地时间早,产权缩水,产品设计被现在的新盘吊打
3、开发商背景小,板块声量不大,营销也没能跟上
4、市场分化内卷,后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以上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白云不少项目打也打不过,卷也卷不赢,开盘多年,归来仍是新面孔。
白云急了,还能出啥招?
白云区“地大物博”,以前众多新盘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不说多方友好和谐吧,起码不用见面眼红。
但现在,市场极度分化、板块极度分化、产品*内卷,被“后浪”推着的“前浪”,不知不觉中已经失去了内卷的“门票”。
更重要的是,其他区域片区都有新的增量和爆点,相比之下,白云难免有点落后。
海珠,保利、中海、越秀,踌躇满志,虹吸新一波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