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开始,广州楼市就没有“躺平”二字。
这几天的楼市群里,讨论的已经不是在哪抢蒙脱石散,而是买不买豪宅盘。
黄埔热门盘涨价,同一户型涨了2%;海珠某热门盘准备开盘,10万+/平也要抢;白鹅潭江景盘成交价达到9.8万/平...

10万+/平豪宅爆了
红盘真涨价了
为什么说2023年的楼市回暖,已经从*盘开始了?
呐~以下这几个盘,就是楼市君整理的一些线索。
1、金融城红盘珠江天郦,前两天开放了营销*,传出了开盘价10-12万/平,热度很高。
在金融城一众15-20万/平的楼盘中,天郦10-12万/平的开盘价,性价比明显。
有内部认购的买家透露,个别小户型稍微比均价低,也已经被买家问“爆”了,想买也未必买到。

2、白鹅潭某江景*盘,*新成交价已经达到了9.8万/平。
1月初,该盘的成交价就达到了9.8万/平,为一套一线临江的大面积单位。
翻查中指院发现,该盘价格介于8-9万/平之间(不排除网签滞后)。9.8万/平显然突破了均价不少。
所以说,就算是10万/平的天河价,荔湾的实力买家是愿意为好产品买单的。
3、天河和樾府、城光、朗阅...不少盘已经调整价格了。
前两天,去踩盘发现有盘已经涨了价。是真涨!不是秀业绩、刺激客户那种。
比如万科城市之光涨了1-2%,大兄弟黄埔新城一套也涨了3万。
而开盘不久的天河和樾府基本没有7字头的单位,一些好楼层价格上浮,整体价格约8-8.5万/平。
越秀天河和樾府现场人气图 中海·保利朗阅的好楼层、中大户型也要接近7.5万/平。
还有!在荔湾卖豪宅的中介朋友也告诉我:一手涨价了,二手客户明显多了。
他一个月就成交了5套豪宅,隔壁同事还卖出8-9套。
为什么它们率先复苏?
实际上,这批中*盘率先复苏,不是没有先兆的。
数据不骗人,从2022年起,中*改善盘势头就起来了,霸占了成交前列。
代替了过往的刚需大盘:亚运城、合景誉山国际、绿湖*府...
去年成交*猛的番禺华发越秀和樾府,*第二名足足500套,成交均价超过6万/平。
其次是万科城市之光,成交了1418套,均价约5.5万/平。
如果以成交金额作为标准,越秀就占了前两位,琶洲南TOD的成交金额超过100亿。
也就是平均每套房2136万!可以买10套亚运城。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2022楼市平淡,但均价也能大涨个14%,不符合大部分人的感知。
完全是因为,新房均价被卖的优质*盘拉高了。
那么,为什么2023年上文提到的这些楼盘能够率先回暖?
一方面,在楼市下行波动期间,广州受影响*小的就是天河、荔湾这些板块,开发商仍有竞争拿地的欲望。
中原数据显示:天河、海珠、番禺的成交跌幅介乎10-15%之间,是表现相对稳定的区域。

价格普跌,买家的购房欲望降低,开发商也显然不愿意冒险拿地了。
广州*六区的土地供应从2021年的25%,上升到83%。也只有*靓地,能够刺激拿地了。

这些优质板块、优质资产的价值预期更具确定性,稳住了期待值。
另一方面,当疫情解封并基本稳定,很多利好楼市的举措发生:
比如开发商的推盘节奏加快,市场上素质不错的笋盘,都会被率先消化掉。
同时,这些产品对应的置换、改善客群,就决定了其本身对楼市变化、买房出手时机更具敏锐度。
耀胜新世界广场人气图广州楼市回暖了
但也没有雨露均沾
*后一个问题,*市场的率先回暖,对于买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得不承认,能完全复苏的楼盘,只占广州楼市的不到10%。
广州楼市成交回暖所以,同样的市场有的受补、有的却被掏空,分化下的市场对每个人的行为建议都不一样:
1、精明的接盘侠,也开始有选择了。
以前的人一有钱就想买房,现在的人一有钱就想提前还款。
去年,投资之都深圳走下神坛,炒房*人欧神爆亏1500万。楼市永远向前的神话破灭了。
就见到不少被忽悠高价上车珠城买家,有好几个业主已经断供了,*后只能走法拍。
所以,普通刚需买家不要高杠杆入场,客观评估自己的口袋和供房能力,不要有过高的预期。
2、市场回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买家要做好心理预期。
如今,广州的楼市政策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要等限购限贷的大刺激,有难度。
去年下半年官方给到的“三颗大补丸”、“三支箭”,今年市场才开始反应过来。
只有时间周期拉长,*区的优质房源的金融价值才会显现。毕竟,再大的刺激,都很难拉动楼市暴涨了。
3、基于家庭资产考虑,改善买家要找准时机置换。
纵观市场,同等价格、等级的新房,99%比二手房要强。
二手市场中,能抗打的房子可能不足20%。尤其是老破小这种折旧资产,能成功换新房会更有竞争力。
因此,抓紧资产调配、优化结构的机会,明年购房者数量相对更多,机会也更多。
对于一手改善盘,如果你看中的这个楼盘属于价格锚点,只要有能力、达到你心理预期的,就不用等。
你们等了很久的窗口期,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