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广州*高铁站,广州南站正式投入使用。
7年后,南站全年到发旅客1.3525亿人。此后,一直稳坐全国火车站客流量第一。
天量客流,隐藏巨大商机。
然而打脸的现实是,旅客即来即走,天量客流无法转化成有效的经济效益,无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如何变局?迫在眉睫。
艰难起步
广州南站为何变“广州难站”?
摆在南站面前的,有两个难题,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商业。
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竟然是交通,这似乎有点矛盾和难以理解。
南站的交通问题,体现在站内分流疏导设计不合理,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区域区分混乱,停车场难找。站外则是进站道路错综复杂,拥堵严重。

再者,由于南站位置较偏,距离市区十多公里。夜间地铁停运后,打车困难、黑车猖狂、出租车不打表的乱象频出,影响广州的形象。
如果说交通是广州南站变“难站”表面上看得见的问题,那商业,则是南站更深层次的困扰,也是天量流量无法变现的底层原因。
南站的商业,除了站内的一些餐饮店、便利店、土特产店外,不论是站内还是站外,都没有大型商城。
周边开发程度不高,商业配套少,住宅也少。前几年只有东南侧的奥园时代广场,以经营酒店和公寓为主,规模也不大,街边商铺人气不足,很难把人留下来。
南站的商业,需要连片开发,形成集聚效应。
动作频频
南站启动蜕变之路
如何打破僵局,这个规划,在2019年定下来了。
2019年11月,广州市发改委印发《广州南站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正式划定南站的发展之道。

这份规划,指出了南站存在的三大问题:低效的产业、低效的土地利用规模和紧缺的环境配套。

根据问题,对症下药,广州南站确立了几个基本思路。
一是要优化布局,打造南站枢纽经济圈。
二是针对土地利用效率低,需产城融合,依托龙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融合发展的价值创新园区。
三,周边和轨道沿线的资料也要利用起来,加强与港澳、深圳、佛山和高铁沿线地区的合作,同时为珠江西岸制造业发展提供服务。
通过这些措施,引进和培育企业主体,吸引人才,营造高质环境,带动区域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至于从哪些产业下手,这份规划也给出了方向。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含总部经济、商会展贸、专业服务、科技服务业、珠宝创意产业,IAB产业则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装备制造。
现在看起来,南站产业布局依旧有点普遍撒网的意思。但到底是普遍撒网还是集中力量打一个点成效快,还是普遍撒网后挑出有望成功的一个方向再集中力量去打,这谁也不能未卜先知。
初显成效
南站的商业起来了
规划出来了,重要的是执行。
按照规划的步骤,2019-2020年是战略启动期,后面是加速发展期。
战略启动期,主要是土地的收整、出让,外围片区旧村、村级园区的改造和土地收整。
这一步,这几年动作确实不少,不管是商业用地的出让还是宅地。
早期的商业奥园越时代、敏捷时空一号都在2011-2016年完成了土地出让,但这种零星的商业并没有带来太大的经济效益。
后面,万科、广州城投和新鸿基进来后,南站开始脱胎换骨。也就是这时候,南站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万科:万科世博汇
2016年,万科砸38亿连拿南站六宗商务金融用地,即现在的万科世博汇。这是早期南站商业连片开发的成果,计容面积高达134万㎡,涵盖会展中心、国际学校、特色街区、购物中心、SOHO办公、人才寓所、商务办公等多种物业。

万科投了95亿在这里,现在已投入使用。已引入香港李锦记华南销售总部、香港佳宁娜食品有限公司、华夏中璟基金公司等百强百亿企业,天河城·喜街也进来并已开业,打造南站旁美食与文化聚荟地。
广州城投:花城汇南站和谢村体育设施和产业地块
广州城投,是南站毫无争议的“大地主”、“大财主”,在南站商业崛起路上不可或缺。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花城汇·南站和谢村体育设施及产业地块。
花城汇南站是广州南站的组团之一,也是南站商业重点布局的大手笔。位于站点东中轴广场,与西侧的新鸿基ICC分列站点两旁,东西对立。
体量达26万㎡,是珠江新城花城汇的2倍,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分批投入运营,这将是南站核心商业起飞的重要发力点。

还有就是广州城投接手的谢村体育与产业地块。
这里除了超大型专业足球场这个IP外,还将打造足球产业、文旅、购物一体的百万方综合体,商业街、主题园林、铂金会所、学校一应俱全。现在已改名为广州足球公园,预计今年会重开销售中心。

此外,广州城投还承担起了南大干线、南站小学、石壁中心幼儿园等南站重点配套工程。
用广州城投自己的话说,就是“世界南站,半壁城投造”。
有城投坐镇,南站何愁不成?
新鸿基:南站ICC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重磅商业综合体,即新鸿基南站ICC。
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即广州南站ICC,对标香港ICC,总建面85万㎡,相当于五个天河城。集合商场、写字楼、酒店、服务式公寓、住宅多种业态,预计在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

南站ICC的重点是商业的引进。新鸿基有香港九龙TOD、香港ICC等成功案例在前,在广州,也成功盘活了天河北商圈的宏城广场(即现在的天环广场、天汇广场igc)。南站需要商业,新鸿基正好可以打开这个入口。
南站正在快速发展,商业上有南站花城汇、广州南站ICC、广州足球公园综合体、天河城熹街等。
产业上,有中建四局总部、李锦记华南总部、翠华集团、三雄极光总部、健力宝华南区总部、佳宁娜集团、华南中璟、广州中车等总部经济。
南站小学、新世界国际学校(广州博萃德学校,私立15年一贯制)、隽新学校(公办九年一贯制)、富力UCLA Health国际医院等教育医疗配套也已落地。

南站规划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距离流量变现的目的越来越近。
楼市集聚效应初成
房价突破5万/㎡
有人住才有人留下来。
产城融合,有“产”也得有“城”。这方面,南站也在加速落地。
早期,板块只有臻尚苑一个住宅项目,独木难支。现在,加上商办项目,一手新房已经有7个了。
南站核心区,只有广州南站ICC峻銮和南站万科中心两个项目。
南站万科中心即万科世博汇,在售办公产品为主,不限购。
广州南站ICC峻銮是新鸿基南站TOD的住宅部分,位置非常好,南站板块首位。上个月中,B2栋在香港销售,首推20套全部卖完,总价约400-730万港元,平均成交价5.5-6万/㎡。换算成人民币,总价不到400万就能入手。
南站ICC是对标香港ICC建设的,而全球最贵的单价,120万/㎡,就出自香港ICC的住宅项目天玺。

再往外就是广州城投岭南府和谢村区域的越秀星寰TOD和城投广州足球公园。
城投广州足球公园预计会在下半年重新开放样板房,但具体推售什么样的产品、怎么定价还没有消息。
越秀星寰TOD就在广州足球公园旁边,距离7号线谢村站约600米(百度地图直线距离)。项目不大也不算小,有13栋楼,规划1300多户。但教育是短板,项目只配建了幼儿园,其他依靠周边。
广州城投岭南府比越秀星寰更近南站,中间可从南站·花城汇去到南站。而且旁边就是南站小学,商业与教育配套都有保证。
越秀TOD星瀚有交通有学校有商业,配套比较齐全,综合素质高。不足就是离南站还有一个地铁站的距离,周边市貌改善还得看石壁村旧改。
所有项目交付后,再加上旁边的城隽和府和城隽玥府两个公租房项目,长期居住人口将超2万人。
有人在,就有人消费。
这几年,南站发展提速明显,中间虽然也有恒大退场的风波,足球场规模可能缩水,但一切仍在按部推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南站ICC、南站·花城汇、广州足球公园的逐部落成,更多的总部进入,南站的商业、产业和配套都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未来或将成广州版的“九龙TOD”。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传来白云站封顶的消息,年底可能就要开通。
对于这个消息,很多人大胆开麦:南站要不行了,离市区远,天量流量要被分流。
对此,不妨一笑而过。且不说两者承担的运营功能不同,一个是高铁站,一个是普铁站,不存在竞争关系。
再者,即便未来有白云站、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以及黄埔站等车站分流南站高铁客量,反而帮助南站“筛选”了一轮客流。到南站的,将以周边佛山或通勤方便的地铁沿线居民为主,客流更精准。
此外,南站主要以大湾区客群为主,未来承接港澳资源相对其他车站更有*。加上规划和配套不断落地,更能留住人,实现流量变现。
南站流量变现之路,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