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有点感慨,广漂4年的我,在无数次踩盘看房中,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买房。
我的预算有点尴尬,400万,不上不下。番禺、黄埔有不少次新盘可选,但踮踮脚尖,也能够上天河东的两房了。
如果只看“地段”两字,哪怕是楼市小白菜,也会闭眼说,“是天河,就购了吧。”
身处这个行业,又怎会不知天河的好?但,真有那么好吗,真的适合我吗?
那些占了好地段的老楼盘,就像一个渣男,给你一点念想,只有接近他的时候,才会被他不爱你的现实打醒。
我的购房需求
先来说说我自己的需求吧:
1)珠城上班,小区距离地铁在1公里范围内,通勤摆在*的*位;
2)考虑未来的流通性,楼龄控制在15年以内,果断放弃市*老破小;
3)尽可能靠近产业*/CBD,*好以珠城为*,方圆20公里范围内;
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会越来越慢,相比“概念板块”预期,我更注重当下的确定性;
4)不接受有硬伤的户型,厅出阳台、厨房不挨厕所,都是底线;
6)电梯楼+带花园。
7)已婚未育,掐指一算,小孩上学*少是8年后的事儿,所以学位不是我考虑的*要因素。
买房没有*的答案,怎么把这400万预算,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天河,没法闭眼入
我的*站,来到了天河的刚需*:东圃、棠下、车陂一带,这里沿街小商业很繁华,生活烟火气十足。
这两年,受到金融城概念辐射,天河东楼市一直很旺,楼龄稍微新一点的花园小区,价格水涨船高。
我仔细统计了一番房价,400万基本是个门槛价,刚好够上天河东部的小两房。

怎么选呢,这里面太多细致末节了,难以将就。比如:
时尚明苑:南向的64平小两房,望中山大道,除了噪音,就只剩局促了。
阳光假日园:2008年的楼龄,秒杀一批老破小。小高层等电梯很快,小区花园带泳池游,距离棠东站500米。
小户型格局方正,带生活阳台,也是个“加分项”。

富力天朗明居:小户型有硬伤,楼龄太旧了。
旭景花园:半开放式小区,内部有底商,物业稍微差一点,人车不分流。
不过,旭景小学口碑还不错,就位于小区内部,孩子上学很方便。
买天河,只能蜗居小两房,一旦进行到人生的下一阶段,很快就会面临置换问题。
以后有宝宝了,父母来带娃了,一切都会变得很局促。
我司金刚芭比:两房真的不够住,有娃后你就知道了。
老板也敲打我:你要尽量买天河,三房,南向。(虽然买天河预算兜不住)
一番细思慢想后,400万,或许可以冲一下外围一点的板块,次新三房。
翻开广州楼市地图,我圈出了3个板块:
番禺万博/老黄埔/科学城。
我的*原则:通勤。
在珠江新城上班的我,要是从科学城出发,自驾超过25公里+,地铁通勤分*超过1*10分。

我也考虑过老黄埔,统计几个综合素质还不错的盘子后发现,老黄埔近地铁的次新盘,400万左右,只能勉强买到2房。
万科金色悦府,虽然能够上北向三房,但小区只有孤零零的4栋楼,少了遛娃遛狗的花园,还是没法果断下手。
黄埔花园,2009年楼龄的87平小三房,户型设计过时,不是真正的厅出阳台,客厅采光面很小。
番禺,性价比不错,但...
一番盘算后,我继续带着一堆“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来到万博的网红盘——万科欧泊。
为什么是万博?前面说了,买房我倾向确定性,不考虑投住分离。
规划和未来*,我等不起,南站、国际创新城自然也都不在我考虑范围内。
我看了万科欧泊两种户型:
①万科欧泊东向80平两房:总价370-410万左右。
80平两房,分布在靠近幼儿园的B5和B6栋,次卧也有10平,不*于太局促。
②万科欧泊西向95平横厅3房:总价约430-460万。
95平3房一直是万科欧泊的主流户型,竖厅比横厅贵了15-20万。
横厅95平西南向视野
这个户型*大的*是,带了主套!
当然,万科欧泊也有被诟病的缺点。
比如学位差。
比如密度略高,32层+,三梯六户,我们在7楼看房时,等了2趟电梯都是满人的。高峰期上下班,得早出门5*等电梯。
但瑕不掩瑜,万科欧泊这几个*,解决了我的几个痛点。
②从南村万博站B口,走到小区西门,刚好1公里。
③去广州*重要的两个CBD,通勤很顺畅。
万博——珠江新城:7号线转3号线,8个地铁站。
万博——磨碟沙:18号线,3站直达。
④我想要的确定性:万博商圈人气逐渐起来,有山姆实体店,也有万达、四海城,不用挤去天河,也足够逛了。
其实我也知道,番禺一直被吐槽为“睡城”,执行力不如黄埔,增值预期比不上天河。
修一条南大干线,都能耗个七八年。
但是吧,*好的房子你不一定买得起,但是适合你的房子,会让你人生充满活力。
毕竟和家人在一起的三餐四季,都在这套房子里,我就图住得舒坦,住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