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
广州全市780个*建设项目
完成投资2057亿元
推动航空、航运、轨道交通、
生态环保等领域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起来看看
????
今年以来,广州把推进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家*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发展安全韧性,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深入开展*项目“攻城拔寨”行动。
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
*试验设备已投入使用
▼
距离广州市*45公里黄埔区新龙镇,花莞高速以南,永龙大道东侧,由两只大轮胎造型建筑组成的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矗立在山间。
航空轮胎是航空器与地面接触*部件,其动力学性能关乎整机安全。依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简称“黄埔材料院”)的科研*,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的建设将*,并有望解决航空轮胎“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如今大装置的主体建筑已经建成,部分科研人员已进驻并紧锣密鼓开展工作。
建设中的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项目工地

在高52米、直径90米的竖向轮胎中,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台将安置于此。负责人介绍,飞机在降落中,起落架和轮胎都将受到地面的强烈冲击。该装置共由4套设备组成,可以模拟飞机轮胎着陆触地的瞬间冲击工况,能够满足从无人机到大飞机不同尺寸飞机的试验需求。
在高23.45米的横向轮胎中,航空轮胎高加速试验台已投入使用。黄埔材料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装置以超高加速度模拟各型飞机的起飞、着陆、滑跑试验,验证轮胎的原材料和结构设计是否合格。此外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还将建设飞机起落架落震、摆振试验台,道面环境模拟试验台,它可以模拟轮胎在水泥路、柏油路,湿滑,高低温环境等各种条件下运转的工况。
据悉,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预计10月初完成整体移交,为航空轮胎的研发提供重要的试验验证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社会意义及经济效益未来可期。
建设中的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项目工地
增天高速已全线开工
助力广州枢纽能级提升
▼
距离“大轮胎”仅一条马路之隔,打通广州增城、黄埔、白云、天河区之间交通联系的增天高速,不久前整体用地获自然资源部批复,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成为2022年全省*个全面开工的新建高速项目。项目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将为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负责人介绍,增天高速项目全长38.4公里,呈东西走向,起点于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联接北三环高速,依次穿越增城、黄埔、白云区,终点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联接增佛高速天佛段(规划)。
增天项目和广河高速相接的金田隆互通立交效果图
除了便利市民的出行,增天高速对于提高广州枢纽能级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项目经过的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是广州的四个*物流枢纽之一。
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一期项目将于年底前全面进场施工。负责人表示,增天高速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设置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实现高速公路与公铁联运枢纽的*对接。“这样更能发挥公铁联运效果,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增天高速项目6个标段都已开展施工,正在开展桥梁下部结构、路基土石方工程等施工。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刷新“进度条”
▼
航空基础设施:
着力于建设全球*国际航空枢纽 全力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
当前,广州正全力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未来中国*大的单体航站楼T3航站楼和交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飞行区土石方工程顺利推进,东四西四指廊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确保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争分夺秒。
致力于构建“零换乘、一体化”空铁联运交通枢纽的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正有序推进;配套的临空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
航运基础设施:
推进广州建设高水平国际航运枢纽 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是全球*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7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将为广州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和打造*港口群注入新动能。全面建成后,广州港南沙港区每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7月28日上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
除了南沙港四期,聚焦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提升,推进广州建设高水平国际航运枢纽,广州港建设也正在进行。南沙港区近洋汽车码头全面建成,沙仔岛形成年商品汽车180万辆的通过能力,成为全国*大的汽车物流枢纽岛。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今年内投入使用,桂山锚地扩建工程年底完工。南沙港区五期、国际通用码头、国际海铁联运码头正加快在推进前期工作,国际通用码头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建设:
加快形成“多点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
轨道交通方面,围绕“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建设,广州正加快形成“多点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
如今,广州白云站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3年竣工,建成后可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普速客车,为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广州东站改造、广州东*新塘五六线方案也基本稳定,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广州站改造、广州*广州东三四线已完成初步研究方案。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加速而来——广州*广州南联络线、广佛环线佛山西站*广州北站段计划今年年内开工建设,佛山经广州*东莞城际、南沙*珠海(中山)城际正在深化可研方案,全力争取年内具备开工条件。广湛高铁等3个国铁项目、佛莞城际广州南*望洪段等8个城际项目及13号线二期等11条(段)地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地铁22号线*通段、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段已于上半年建成通车,广州市地铁运营里程达621公里,稳居全国第三。
城市路网:
“三环十九射”骨架高速公路网正加快完善
城市路网方面,以广州为*,辐射华南的“三环十九射”骨架高速公路网正加快完善,广州构筑起一张内联外通的快速道路网:海珠湾隧道顺利推进,南中高速建设全面提速;增天高速全面开工建设,成为2022年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开工的新建高速项目。围绕优化市域结构性主骨架路网,不断提升道路通达性。
围绕优化市域结构性主骨架路网,不断提升道路通达性。备受关注的南大干线(番禺大道节点立交)工程南北向跨线桥完工;车陂路-新滘东路过江隧道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实现贯通。四个*物流枢纽之一的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一期项目将于年底前全面进场施工。
2022年5月25日,南大干线(番禺大道节点立交)工程番禺大道主线跨线桥开通。
生态环保基础设施:
2025年全市总供水能力超过955万立方米/日
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方面,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南沙段)、北江引水工程(水源工程)、牛路水库等项目进展顺利,计划到2025年全市总供水能力超过955万立方米/日。扩容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应急综合处理项目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二期等垃圾焚烧厂将按计划于年内竣工投产,新增焚烧处理能力1.6万吨/日。
此外,华南国家植物园揭牌成立,广州新添重量级“绿色名片”,相关建设项目正加快谋划推进。
创新基础设施:
航空轮胎大科学*一期主体建筑完工
创新基础设施方面,广州南沙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稳步推进,将分批逐步建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一期主体建筑完工,预计10月初完成整体移交;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已完工,*批企业计划10月正式入驻。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
广州有法宝
▼
推进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快马加鞭”,广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法宝:突出规划*、优化工作机制、全力落实保障、统筹发展和保护。
突出规划*
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广州先后印发实施《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
为此,广州全面谋划航空、航运、轨道交通、城市路网、生态环保基础、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和项目布局,统筹兼顾、“弹好钢琴”,提出了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建设任务。
优化工作机制
广州高规格成立市推进重大项目稳投资工作领导小组、市重大项目并联审批要素保障工作专班,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审批效率,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见效。“周调度”“月通报”“问题不过夜”……这些都是在其中形成的工作机制和要求,从而分类协调解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扩建后T3航站楼效果图
全力落实保障
广州提出专项债资金优先安排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广州积极申报符合条件的*领域项目纳入国家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支持广州地铁集团通过直通车形式申报发行企业债券,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将择期发行。
统筹发展和保护
广州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严格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在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加大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科学节俭务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绿化工作,持续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广州将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
持续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你*期待哪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