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就已经开了展厅、户型也出了,项目都差不多封顶了,就是迟迟不开盘...”
*近,群里有好几位新塘买家表示,看不懂振业学府里这推货策略。
通常来说,一个项目从拿地起,以正常的开发速度,工程进度在一年时间内足以达到预售条件。
去年4月,*批集中供地中,深振业为了在新塘抢地(即振业学府里),经历了79次竞价。
*终超40%溢价率拍下,折合楼面价1.5万/平。
彼时,新塘还在“坐2冲3”,开发商都比较有盼头。
今年,一路之隔的路劲·星棠,*低价约1.88万/平,远洋天成约1.9万/平,年中甚*出现1.7万+/平的特惠价。
来源:中介
振业学府里一旦入市,就要面对周边楼盘的“价格打压”,还不如直接“躺平”。
这样一躺,就躺了大半年。

那么多项目迟迟开不了盘,其实是有难言之隐的。
2020-2021年,不少房企兴冲冲地拿地,增城成功出让的涉宅用地就接近50宗。(来源:中指院)
目前,部分项目也已隐隐察觉到:这些地有点“烫手”。
一方面,楼面价过高,入市后利润少,算不过账。
从拿地时机上看,这些项目多集中在去年四月拿地,当时正值楼市高峰。
可惜,一旦遇到市场退潮,这些高峰拿地的项目利润就岌岌可危。
比如朱村地价“纪录保持者”徐福上坤云境风华,年初就传出入市消息。
怎料,今年朱村的新盘价格一个比一个低,“刺客”水木芳华的开盘价甚*比云境风华的楼面价只高了2000元/平左右。
目前整个项目已处于停工状态,包括销售、施工等环节都停滞,暂且不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竞争压力大,客户基数撑不起推盘节奏。
去年*批集中供地中,有不少房企扎堆选择了准入门槛较低的板块,像朱村、荔城。

增城鸟瞰图
谁料,当初这些豪爽入局的项目,还没有搭上楼市顺风车,市场就开始下行。
如今,工程进度早就符合申领预售证的条件,但由于竞争压力大,对市场预判不乐观,在入市时机上还存在疑虑。
比如珠江博悦庭,楼市君早在去年10月就已经到项目售楼部参观,当时项目方预计2021年12月中开盘,*今还没有消息。
这种被动等待,对房企来说也很焦虑,毕竟只有资金流动起来,才能活下去。
于是,有项目另辟蹊径。
有一种励志,叫激情拿地,然后含泪退出。
去年4月,融创花了大价钱拿下增城2宗地。目前,这两宗地已经看不见融创的影子。
一宗是,融创与厦门国贸合作的国贸融创学府壹号(增城荔湖街地块),从今年3月30日开始,融创彻底退出该楼盘,目前项目也已更名。

另外一宗,是增城中新板块的金地云上(原融创金地商置御潮府)。4月1日开始,融创已彻底退出项目,由金地商置独自开发,今年7月已开盘。
另外一种努力,叫“抢不过,就加入”。
去年,金地拿下了增城中新镇地块,随后引入景业名邦,一起合作开发项目,命名为金地景业格林水岸。
不过,这段雾水情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今年9月,项目还没开盘,景业名邦先以“降低进一步亏损的风险”为由,在亏损接近1.2亿的情况下退出项目。

对房企而言,目前形势下选择联合开发既分散风险,又*互补,要是傍上“大腿”,更利于打开市场。
当然,也有项目在咬紧牙关,认认真真卖。
目前,顺风顺水建设、按节点开盘的项目也不少,但增城部分新盘的去化率,依然不咋乐观。
据中原数据,增城新塘的某盘9月底开盘,但*日销售去化率只有19%。隔壁某盘,加推去化率只有13%。

即使是十一节假日期间,低迷程度也没有明显改善,有盘推100多套,只卖出10多套,板块整体去化率*低只有11%。
你说尴尬不尴尬?
这并非说这些项目有多拉胯,更多的原因,还是*近增城的市场不被看好,房子都不太卖得动。
讲真,增城项目的营销总,压力有多大,肉眼可见!
自己拿的地,含泪也要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