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大道作为南沙与广州市区、番禺之间的重要免费快速主干道,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高峰时段,从南沙往番禺、天河方向行驶至万博区域时,车辆通行缓慢已成常态。
南沙大道全长约 17 公里,北接沙湾大桥南端,南至万洲大桥西北侧,与京珠高速、南二环高速等 7 条道路相连,是南沙北部进出的主要通道。其历史沿革中曾多次更名:1996 年 3 月通车时定名 “南沙大道”,2010 年因番禺亚运城配套需求更名为 “番禺大道南”,2020 年 2 月恢复 “南沙大道” 之名,这一调整与南沙成为国家新区后行政区划及区域定位的变化相适配。
从功能定位看,南沙大道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 90 年代初,为推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而修建,极大提升了南沙与外界的连通性;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作为配套道路承担了重要交通功能;2019 年 7 月,该道路完成升级改造,包括路面修补、护栏调整、排水系统完善及路灯优化等,进一步提升了通行条件。
当前交通压力增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南沙区域发展提速,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原有道路承载能力逐渐饱和,部分路段出现路面破损现象;
二是市南路正进行升级改造,导致部分车流分流至南沙大道,加剧了拥堵;
三是南沙往返广州市区的其他主要通道多为收费道路,南沙大道的免费属性使其成为多数车辆的优先选择,进一步推高了车流量。
针对拥堵问题,相关缓解措施正在推进。市南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预计 2025 年 12 月 30 日完工,改造后乌洲山路口将调整为双向 4 车道并增设跨线桥,全线通行时间预计缩短 20 分钟,有望分流南沙大道的部分车流。
公共交通方面,地铁 18 号线已于 2021 年通车,连接南沙万顷沙与天河冼村,时速 160 公里的设计提升了跨区通行效率;根据规划,南沙站预计 2028 年 3 月通车,届时 18 号线、15 号线及 4 号线复线将在此交汇,另有地铁 2 号线处于规划阶段,多线路布局将为区域交通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其他区域的道路建设经验或可提供参考。以东莞大道为例,其全长 16.6 公里,最宽处达 189 米,采用双向八车道主道加四车道辅道设计,时速 80 公里;在绿化与交通管理方面,绿化面积占比 72%(合计约 60 万平方米),通过设置中央隔离栏、人行天桥、禁停网格线及监控设备等,提升了通行秩序与安全性。此类规划与管理模式对南沙大道的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