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过去两年的剧烈震荡与分化,在广州买房逻辑已巨变:要么买最好的,要么买最对的。
1、买最好的,也就是我最近一直跟大家强调的龙头理论。核心区域的龙头盘,所有人都知道前景好,可以做到自住+投资兼顾,但价格摆在那里,多数人够不上。
2、买最合适的,也就是以自住为核心,最重要的是满足自己及家人中短期的多数需求。在此之上,能兼顾长期的增值当然更好。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道理我都懂,但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啥叫最合适的房子?
我一直和大家说,宁愿踏空,也不要买错房。
现在的市场,是分化的市场。龙头盘,看不到顶;杂毛盘,看不到底。
在最近这波涨价潮中,受到追捧,卖的好的房子,基本都是地段好、配套好、产品好的龙头品牌盘。
比如:
荔湾的保利和悦滨江,3月网签358套,位居广州楼市第一;
海珠的保利湖光悦色,套均价格1000万起,竟然做了2、3月海珠的套数和总金额的双料销冠;
黄埔的保利锦上,从开盘到现在热度就没下来过。
更重要的是,楼市大环境变了,以前买错了还有纠错的机会,实在不行换一个,但现在一旦买错,代价可以如天大。
但若买对,那就是偷着乐了,房价也会坐上助推器。
比如琶洲的保利天悦,挂牌价已去到了19.8万/㎡。
我清楚地记得,2012年开盘的价格约2.3万/㎡。
10年时间,翻了8倍。
当年买了保利天悦的业主,都是属于躺赢的那种:一套200㎡的四房,10年就能赚3000多万,每年300万。
所以,现在买房,买对很重要。
不管是改善还是刚需,越早买一个能一步到位,省去中间各类换房成本的房子,已经是现在很多买房人的必要选项了。
就拿户型来说,现在的刚需市场,早已经没有二房的容身之地,三房才是现阶段的主流。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现在买房,踮踮脚能买四房的,我建议直接上四房!
原因有四:
1、看市场趋势。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这两年亮相的新盘,会发现两房户型几乎销声匿迹,三房已经成为最低配置,四房户型越来越多。
像保利天汇、珠江花城、万科城市之光等新盘的四房户型,不仅最贵,还是最难抢的。
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今,广州四房成交是唯一一个市占率稳步上涨的,广州四房市占率一路猛涨,2022年已高达27%。
目前,四房的成交量已超过一房和二房之和。
在二手房市场,三房和四房,也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截至今年4月初,广州贝壳二手住宅,四房的挂牌量占比已达10%,三房的挂牌量占比41%,五房及以上占比3%。
2、看居住需求。
本来,即便是一孩三代同堂,三房空间住起来也太紧凑了。更何况,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二胎、三胎的打算,三房更是完全不够住。
比如我的一个粉丝,他在老黄埔买的三房只有92㎡,夫妻二人住主卧,父母睡长辈房,打算两个小孩共用上下铺一间房,现在倒是勉强够住。
但等到两年后收楼,孩子都长大了,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三房就不够住了。到时候还得操心换四房,又少不了一番折腾。
3、看换房成本。
我的另一位粉丝,本来好不容易凑够首付买了一套三房,每个月都背负着高昂的房贷,加上平时的生活开销,基本也存不到什么钱。
另外呢,换房成本也不低,交易税费高,未满5年要课重税,短期内去换一套四房基本不可能。
而且增加的换房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压力。
根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21年在广州从三房换到四房,平均都要增加178万,在黄埔也要小百万。
到了2023年,这个成本增加只会高不会低。
4、看置换难度。
未来能不能按预想中的那样去置换,也是一个问题:
一是你的房子届时能不能卖得起价。
二是能不能以理想的价格及时卖掉。
比如知识城的腾飞园中新里,有套房源挂牌3年多了都还没卖掉。
像这种情况,如果不割肉,卖掉可能就遥遥无期了。但不卖,又会影响到换房的资格和首付资金。
结果陷入两难之中:割肉吧,心疼;继续住吧,憋屈,满足不了家庭需求。
而四房就要比三房好很多。
最近我去踩盘时发现,一些小区的四房的挂牌单价,往往会比三房高,成交周期也比三房快多了。
比如牛奶厂的龙湖首开天宸原著,最近成交的两套房源:
四房户型成交单价去到8.2万/㎡,挂牌4个多月就卖掉了;
三房户型成交单价却只有6字头,成交周期超过一年。
也就是说,买四房越来越是大势所趋,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不管是投资还是自住,四房才是那个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