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发布《2022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建议重点推进:加快22号线东延项目建设,研究与中南虎城际复合布局;加快推进南沙站、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建设;研究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站;将肇顺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提升为高铁;将赣深、深南高铁引入南沙站。

01南沙区对外交通联系持续加强日均出行总量达到77.6万人次
南沙现状对外衔接通道共18条,包括15条道路、3条轨道(不计重复统计)。其中广州中心城区及番禺方向道路5条、轨道3条,佛山方向道路5条, 中山方向道路3条,东莞深圳方向道路2条、轨道1条。
据统计,2022年南沙在大湾区的跨区通勤人口9.5万人,与周边城市为2.4万人,占广州与大湾区跨城通勤总人口的4.5%(南沙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5.0%),其中南沙与佛山间跨城通勤人口1.4万人,与中山间0.5万人、与东莞深圳间0.3万人。
在周边城市间联系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南沙区与大湾区城市(含广州其它各区)日均出行总量同比增长8.6%,达到77.6万人次。南沙与周边城市日均出行量为32.7万人次,占广州与大湾区跨城出行总量的13%,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2021年占比9%),南沙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地位正在不断加强。
02尽快打通珠江口战略性过江通道研究22号线东延与中南虎城际复合
目前,跨珠江口通道不足是制约大湾区东西两岸高效流动的短板之一,仅佛山能纳入广州1小时交通圈,深圳、香港、 澳门、珠海、惠州则在1.5小时交通圈外。
建议加快莲花山过江通道、增莞番高速和轨道22号线东延等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强化湾区东西两岸直连。
鉴于跨珠江口通道资源*,应统筹珠江口各过江通道的“复合型”布局,尽早研究轨道22号线东延与中南虎城际、化龙至开发区西区过江通道与轨道17号线等复合布局,研究各过江通道在建设主体、建设时序、资金安排等方面的协同机制,节约使用过江通道资源,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03研究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站肇顺南、中南虎城际升级为高铁
2022年末,南沙年度人口规模增幅全市第一,对外日均出行量同比增长8.6%,与周边城市联系持续加强。
南沙直通湾区的高效便捷交通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当前与中心城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中心以及港澳的联系时长均超过1小时,往北部广州中心城区衔接不畅、“双快”交通建设有待加快,往珠江口东岸城市的道路拥堵(南沙大桥高峰饱和度达到 0.90)、高铁班次少且时耗长,往珠江口西岸城市缺乏轨道直达。
建议加快推进南沙站、广中珠澳高铁、南中珠城际等项目建设,研究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站,与十八号线贯通接入珠江新城;将肇顺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提升为高铁,将赣深高铁、深南高铁引入南沙站,与广中珠澳高铁形成十字交融的铁路枢纽,进一步强化南沙枢纽辐射力。

22号线东延线与中南虎城际
作为地铁18号线的姊妹线,22号线也是一条时速为160公里的高速地铁。根据公开消息,该线可分为首通段(番禺广场-陈头岗)、后通段(陈头岗-芳村)、北延线(芳村-机场北)、南延线(番禺广场-滨海湾新区),全线自北向南途经花都、白云、越秀、荔湾、番禺、南沙、东莞,是串联广州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因走向与中南虎城际铁路大体一致,故文件提出22号线东延与中南虎城际采用“复合型”布局,以节约过江通道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所谓复合布局是指在同一通道内,两种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服务功能的兼顾。例如,京沪高铁沪宁段与沪宁城际铁路,二者共同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南京之间的客流需求。
这就意味着22号线南延线或将切分为2段建设:南延段(番禺广场-南沙客运港)、东延段(南沙客运港-东莞滨海湾),这样做不仅能解决当下地铁批建日趋困难的问题,还能满足南沙对外的交通需求。

根据规划,中南虎城际铁路全长约54km,经过中山、南沙、东莞,并与规划的虎龙城际(东莞虎门-深圳龙岗)连接。
据了解,中南虎城际铁路(东莞段)早在2016年的时候东莞市便开始了对项目选线方案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招标,但之后便没有下文。
直至2019年,该项目纳入《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并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至此,该项目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港深西部铁路
「港深西部铁路」又称「港深西部快轨」,该项目已被纳入《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据规划,港深西部铁路由香港洪水桥至深圳前海,在前海站拟引入穗莞深城际、深惠城际等4大城际线。
港深西部铁路通过穗莞深城际接驳深圳、广州机场,并有望南下连通香港机场,实现广深港三大机场一线互通,促进湾区城市群「多式联运」,并加强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衔接,使两地联合成为珠江东岸交通走廊的策略性枢纽。

据了解,目前项目已完成首阶段研究工作,并拟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方案。配合公路网络次阶段研究于2023年年初展开,预计于2024年年中完成。
倘若港深西部铁路能够延伸至南沙枢纽设站,南沙将实现与香港机场、深圳机场、广州机场的直达联系,提升南沙的全球资源集聚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官方文件也提出「争取」将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枢纽,再加上南沙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区,看来此事可行性颇高。
肇顺南城际
肇顺南城际为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项目,线路全长约88公里,可实现珠江西岸城市东西向的城际联系,自西向东途经肇庆、顺德、南沙。
肇顺南城际从2016年11月上报报省发改委审查至今已历时将近7年,然而该项目仍处于游离状态,未有进一步消息。

赣深高铁
赣深高铁是京港高铁赣州至深圳段,北起江西省赣州市,途经广东河源、惠州和东莞市,终至广东省深圳市,已于2021年正式开通。
共设赣州西、信丰西、龙南东、定南南、和平北、龙川西、河源北、河源东、博罗北、惠州北、仲恺、东莞南(塘厦)、光明城、深圳北站14座车站。

根据2021年广东省发改委及广州市联合审批的南沙区综合交通规划信息显示,南沙将规划及引入6条国铁,其中就包含将赣深高铁客专引入南沙。
无独有偶,赣深高铁南沙支线局部与中南虎城际共线。中南虎城际升格为高铁,那么赣深高铁南沙支线接入南沙站也是水到渠成。
而且结合前文提到的22号线东沿线与中南虎城际共线,也就是说,未来赣深高铁南沙支线局部、中南虎城际、22号线东延线,三条轨道交通共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早前信息,赣深高铁南沙支线有望与中虎南城际同步建设,而近两年赣深高铁南沙支线与中南虎城际同样悄无声息,倘若今年中南虎城际能够有实质进展,相信赣深高铁南沙支线也会同步推进。
深南高铁
深南高铁即广西南宁到广东深圳的高铁线,线路全长达到了645.7公里,设计时速是350公里。

据了解南深高铁这条超级省际高铁线路,包含了多段线路,南宁至玉林线路(长约193公里)、玉林至岑溪(桂粤省界)线路(长约111公里)、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线路(长度142.093公里)、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长98.6公里)、江门至深圳段(长137.9公里)。

江门至深圳段的线路,其实是利用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站至深圳北站段,也就是目前建设中的深茂铁路,预计2028年完工。
众所周知,深茂铁路将在南沙站设站。换言之,将深南高铁引入南沙站,只需要深南高铁在南沙站设站即可。
广中珠澳高铁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广中珠澳高铁线路起自广州北站,终至横琴口岸,总里程约140公里,设计时速350km/h,是串联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横琴新区三大经济新区的交通大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广中珠澳高铁正出于可研阶段,最终线位仍为确定下来,不过关于南沙段的走向已经流出5个版本:
版本①:自庆盛站南下沿蕉门水道至亭角片区,往西经慧谷西片区后,继续跨江南下至南沙枢纽站。(来源: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2020年12月)

版本②:从庆盛南下蕉门,往西经进港大道后,南下横穿黄山鲁到万顷沙枢纽站。(来源: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年9月)

版本③:从庆盛站南下经黄阁、金洲、塘坑后,继续往南过蕉门水道至万顷沙南沙枢纽站。(来源: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9月)

版本④:从庆盛站南下黄阁、蕉门北后,下穿黄山鲁到万顷沙。(来源:粉丝拍摄于南沙站施工现场,2022年7月)

版本⑤:从庆盛站南下沿蕉门水道至亭角后,跨江沿江灵北路至灵山岛尖,再继续下穿横沥岛尖,直达南沙枢纽站。(来源: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2022年7月)

总体来讲,虽然大多线路处于规划阶段,但南沙在文件出现的频次可以看出广州对南沙的偏爱,积极谋划提升南沙作为大湾区交通枢纽的能级。
根据这份报告,未来南沙站引入南沙港铁路(已建)、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中南虎高铁、肇顺南高铁,并接入地铁18号线(已建)、15号线、22号线、38号线等,成为世界一流的高品质超级综合交通枢纽,直接对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深圳机场等大型交通场所,这将进一步提升南沙的“承东启西”枢纽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