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2日)上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中共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22年*次工作会议在科学城会议*召开。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勇代表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作报告。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冼银崧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会议指出,全区把抓好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学习贯彻入脑入心、组织领导有力有序、推进整改落实落细,以整改的实际成效体现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推动整改工作在全市走前列、作示范。
“十四五”开局起航
黄埔2021刻下出彩印记
过去一年,我区全力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典范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成157个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升级赋能318个党群服务*,“埔公英”宣讲深入基层一线,黄埔“半月谈”新闻发布在全国介绍经验。创建全国*个区级“闯创干”实践馆,打造全国*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在全省*创向中小企业派驻*书记,隔离酒店临时党支部实现全覆盖。
△我区举办“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五一”故事歌会
肖冠希/摄
过去一年,我区打响“黄埔Smile”营商品牌,全面升级“信任筹建3.0”,全省*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获批全国*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被评为“企业家幸福感*强区”。
我区坚持民生优先,主动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全年批复城市更新项目6个,开工513万平方米,竣工251万平方米,以“绣花”功夫完成2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创新大道北等城市主干路网实现贯通,石化北路完成主线桥双向通车。新开办广州实验中学等5所公办中小学,新增公办学位1.1万个。中大肿瘤防治*等3家医院顺利开业,实现南中北三片三甲医院全覆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
“五个更加注重”绘蓝图
争取新的更加伟大胜利
2023年是我区“五年大变化”交卷之年,我区将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产业项目的厂房车间、民生事业的一草一木,落在“五年大变化”的时代答卷之上。强化质量对发展的根本支撑,紧盯“高精尖”项目,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以动能之“新”提振经济之“质”。
△广州科学城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全面加强医疗、教育等优质供给,用民生底色彰显发展成色。*在知识城、科学城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在林中、山水相望”生态结构,将生态*转化为招商*、营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样板典范。
△知识城
我区将始终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发区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四区四*”战略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努力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
科学谋划四个“万亿”
推动国企“以强促大、以优促强”
2021年8月召开的
区二届一次党代会上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提出实施四个“万亿”计划——
“万亿制造”“万亿国资”
“万亿固投”“万亿商品”
奋力打造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擎
瞄准目标“万亿级”
向“经济发展*强区”目标冲刺
区二届二次党代会提出
对黄埔四个“万亿”分别提出
集群提级、发展提速
投资提效、发展提质
的科学目标
划定更加清晰明确的“路线图”
将更好发挥黄埔
对广州实体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
新兴产业集群要提级。“万亿制造”以新兴产业集群为*,不再走传统型、数量型、资源型的路子,而是必须要实现能级叠加、产业迭代、集群蝶变。我区将继续走实走好产业基础*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跳出“缺芯”“少核”“弱基”困境,让“黄埔制造”向“黄埔创造”推进,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提级”。
具体而言,我区将打造一系列具有黄埔特色的产业集群:
➣ 发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作用,全力建设*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 加快百济神州三期四期、诺诚健华二期建设,推动一批黄埔药、黄埔医疗器械快速上市,全力打造世界生物医药*梯队;
△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第四工厂效果图
➣ 积极推进广本新能源扩能项目建设,实现小鹏汽车智造创新*等项目投产、达产,全力实现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
➣ 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中国纳米谷、南方美谷、中国新材料CID(*创新区)建设;
△鱼珠片区
➣ 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承载区,为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提供强大助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提速。“万亿商品”把*转到“*化”和“特色化”,让*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用特色消费拓展供给空间,助推黄埔打造成为广州国际消费*城市的重要支撑。
黄埔将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业,培育黄埔湾**商圈,做大做强科学城、知识城都市特色商圈,规划建设“长岭之门”等*商圈。
△“长岭之门 未来城市”*区
项目效果图
同时加快构建国际新贸易创新产业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流发展示范基地,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店经济、*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打造黄埔特色消费品牌。
固定资产投资要提效。“万亿固投”投得准、投到位,把资金花在“刀刃”上,更好激发投资对经济拉动的*大效益。
我区将以“一十百千万”工程和“攻城拔寨”*项目建设为牵引,落实“信任筹建”“智慧筹建”,力争全年实现固投超2000亿元。
聚焦“全产业链”招商,围绕13条产业链图谱,力争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10个以上,其中百亿级项目不少于6个。
国资国企发展要提质。“万亿国资”坚定走“以强促大、以优促强”的科学发展路子,坚决防止“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黄埔“万亿国资”,绝不是单纯数量规模“大”,而是质量效“优”、内涵结构“强”。
为此,我区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构建“1+N”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国资国企发展动力。推动国资国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实现新增投资30%以上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区属国企全部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投资决策、信息公开等机制,促进国有资产*增值。
△区属国企之一
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
科技创新一直以来是
黄埔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未来一年
我区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强区竞争力
擎起大湾区科技创新“黄埔担当”
▼▼▼
黄埔将加快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全年遴选瞪羚企业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年力争完成50个成果项目转化,实现20个项目投产。
加快建设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实现人才“就地就业”、成果“就地转化”。
△知识城 贾自豪/摄
以人民为*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黄埔路径”
未来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发展思想
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工作要求
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全力为民造福的务实行动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黄埔路径”
在城市规划上,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完善城市建设决策机制,打造产城融合、产研结合、职住一体的“蜂巢式”产业创新社区。
城市更新按照“分片分类分步、科学平稳有序”总体思路,持续深化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成果,全年新增动工面积500万㎡,竣工200万㎡,紧盯历史文化传承,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大力完善城市功能、补齐配套短板。


△文冲街道开元社区改造前后对比
在城市治理上,完善镇街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平台运行机制,实行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制”,开展牛山炮台、庐山堂等修缮工程,*推进广州幸福里、南湾水乡、镇龙上境、九佛墟历史文化街区等精品项目建设。
打通一批“断头路”,科学谋划知识城*南沙快速联络线,推进开放大道、创新大道、增天高速、从埔高速等快速建设,提升开发大道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片区互联互通水平。
△增天高速效果图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重要政绩
我区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
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
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
在就业方面,扎实推进“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工程,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在教育方面,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深化“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年建成学校4所、新增学位9000个;
在医疗方面,加快省人民医院黄埔分院、南方医院知识城分院等一批名院建设,推动广医妇儿医院尽早运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落实“房住不炒”理念,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探索“非改租”,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区内新市民、年轻人及产业工人的租住需求,加快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
昂扬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2022年
让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中
勇当先锋
在全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
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
勇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