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327-668
广告
买房这种大事还是专业的好

黄埔这个片区未来发展不可估量!重磅规划公布!

  • 编辑:一号小编
  • 发布时间:
  • 广东 广州

2010年,广东省政府与新加坡在黄埔共同播下了一颗双边合作的种子,旨在把知识城打造成为一个*广州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十年风雨,农田阡陌变万丈高楼。知识城的蜕变之路,震撼程度不输当年珠江新城。


知识城已然成为广州造城的大奇迹,面积扩大到珠江新城的28倍(消息来源:南方都市报,报道文章《黄埔城市更新加速,近60平方公里土地将有大动作》,时间:2019年9月17日),城市界面脱胎换骨,生活配套逐渐丰盈,现代都市的气息充斥整个板块。


知识城城市界面,广州楼市发布摄


同时,这个黄埔的“亲儿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年轻且充满无限可能。经过10年的沉淀,产业如春。


引进粤芯、小鹏汽车、GE龙沙、百济神州、诺诚健华、恒瑞、创维、宝能新能源汽车等165个*产业项目。实有市场主体累计超2.35万家,注册资本近4400亿元,在建投资项目186个,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来源:中新广州知识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知识城一路开挂......


今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全文可以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查阅,因全文篇幅过长,小编摘录一些*出来与大家分享。文中提到: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1、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作用更加突出

2018年11月,知识城正式上升为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项目。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知识城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成为中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202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赋予知识城开展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历史重任,支持知识城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型经济,打造知识创新高地,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


2、政策赋能高质量发展,发展*集聚动能

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落实〈总规〉若干意见》,把知识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北极点”。


3、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产业体系初步确立

“十三五”以来,知识城经拥有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价值创新园,吸引超1000家知识型创新企业入驻。


4、科创能力明显加强,综改试验成效显著

培育了一批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培育认定区瞪羚企业40多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建设集聚14家*科研院所的科教创新园,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成六大研发平台,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落户成立,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平台。


5、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城框架初步成形

地铁、主干路网、安置区、生态和市政工程、产业项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构建“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的交通骨架,形成便捷高效、成熟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实现了直升机航线30*直飞港澳,打造30*通达市*、机场、高铁站、港口,1*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6、开放步伐不断加大,国际合作能级跃升

作为中新*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加快推进与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自由贸易港的营商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搭建全方位国际合作平台。


7、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特色平台有序布局

高标准建设“一核两心多园”城市空间格局,着力引进粤芯、小鹏汽车、GE龙沙、百济神州、诺诚健华、恒瑞、创维、宝能新能源汽车等165个*产业项目。实有市场主体累计超2.35万家,注册资本近4400亿元,在建投资项目186个,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


8、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生活配套不断完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签约落地,广州新侨学校、广州实验中学建成;会元学校、天誉小学、天韵小学等19所中小学开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三家研究院启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黄埔院区、泰和肿瘤医院、*丽肿瘤医院等*医疗资源投入使用,知识城南方医院加快建设。规划建设新加坡特色邻里*18所,沿九龙湖布局国际会议*、文化塔、科技馆等*配套设施。


“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在第三章总体要求第三节总体布局有写到:

 加快打造“一核两心,两轴多园”的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增强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新城。

1.一核

环九龙湖总部*经济带。汇聚知识经济产业链、价值链*资源,在九龙湖*区打造环九龙湖总部*经济带,以知识服务与总部经济功能为主导,构建以“城市化科学园”为特色的知识创新*。*发展总部经济、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教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和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吸引海内外*研究院所、高校的实验室和研发*等入驻,招揽国内外知识经济总部企业,积极引培本土创新型总部企业,打造知识创造与科技创新核。围绕九龙湖布局融合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功能的公共设施,加快建设知识塔、文化塔、生物塔、澳门塔、国际会议*等*建筑群,建成高品质滨水城区。


2.两心

枫下片区副*。在枫下地铁站附近规划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区域副*,建成知识城知识孵化区,打造承载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湾区重要科创节点。

新龙片区副*。在新龙片区规划建设知识城南部副*,承接知识城创新发展需求,打造国际一流基础科研承载*、国家知识经济转换试验平台、*技术升级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新区。

3.两轴

开放大道产业创新轴。沿开放大道构建功能高度复合的知识辐射传播轴,依托重要功能节点,推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商业商务等服务功能在空间上复合布局,引进一批总部经济项目,强化公共服务与产业服务功能,带动知识城产城融合发展。


创新大道科技创新轴。加快落实创新大道两侧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用地布局,促进空间有机整合、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打造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广州段的*区域,更好接入大湾区创新网络。

4.多园

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发展医学检验、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和医药研发服务,以及大规模、重资产的*生物制药产业化工程,打造价值集聚、创新*的*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


湾区半导体产业园、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黄埔创智云谷、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中国纳米谷、科教创新园生物安全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换基地)智能制造创新园、医疗器械和中医药装备制造园、大科学装置和中试应用区


发展目标有提到:

新时期知识城肩负着国家赋予的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历史重任。


第四章提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

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型经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中试和应用推广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


加快知识城科教创新园建设,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院,吸引海外*团队入驻。稳步推进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规划和建设,打造中新产城融合与创新发展*。


建设一批“隐形冠军”创新工场,培育“中国智造”*企业。推动形成创新实力由弱到强、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由行业*到国际知名的金字塔型创新企业群体。


加大财政资金对知识城科技企业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为企业自主研发和购买技术提供财税优惠政策支持。


第五章 构建知识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三集群两高地”建设,支撑广州市“一核*、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的重大产业功能区布局,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构建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为*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集聚形成知识型*服务业总部经济*区,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知识型资源要素与“五链”创新集成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产业发展新格局。


*节 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1.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专栏1: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项目

  1、百济神州项目。项目占地1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总投资31亿元,主要生产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和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等产品。其中,百泽安是百济神州自研药物,已纳入医保并开展商业化生产;百悦泽是*个成功出海全球市场的抗肿瘤药物,具备全球同类*佳药物潜力,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2、诺诚健华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占地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32.6亿元,计划2025年竣工,将形成涵盖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建成诺诚健华全国*的大型新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

  3、GE-龙沙生物制药项目。项目占地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是瑞士龙沙集团在华投资兴建的*个哺乳动物生物技术生产工厂,项目将采用GE全球*的模块化生物制药整体解决方案KUBio,致力于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临床前开发到上市生产的完整解决方案。

  4、恒瑞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主要建设智能化、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生物医药(抗肿瘤单抗药物)产业化基地。

  5、广州绿叶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项目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将引进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全球*的生物制药技术,从研发、中试、临床试验到生产销售,完成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在华南地区的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6、康方医药研发、中试及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占地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是全球*创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双特性抗体新药的研发、中试和商业化生产基地。

  7、康融东方(广东)医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计划2021年竣工,将建设抗体新药商业化生产基地,专注于创新型单克隆抗体新药的研发、中试和生产。

  8、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项目。项目占地6.5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将打造集生物医药学术交流、研究孵化、办公、商业配套等业态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并作为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个商业办公配套项目,为园内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舒适、方便、实用的商务环境,打造价值创新园优越的营商氛围,提升价值创新园品牌价值。

  9、疫苗生产基地。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0亿元,将以新冠疫苗为*,*引进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中和抗体等国际先进创新项目,为疫苗创新企业打造高标准的产业化载体,助推新型疫苗产品高效生产及上市。

  10、力鑫药业项目。项目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10.5亿元,计划2021年竣工,规划建设公司研发*、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及相关配套,依托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区的*及强大资源*,树立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项目运营管理新*。

  11、康盛生物项目。项目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建设生产及研发基地,主要专注于治疗肾衰的血液透析和血液净化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2.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专栏2: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1、粤芯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项目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367亿元,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满足大湾区制造业的功率分立器件、电源管理芯片、混合信号芯片、图像传感器、射频芯片、微控制单元等芯片需求。

  2、面向半导体应用光掩模项目。项目占地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30.7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打造中国本土化*、纯商业光掩模公司,填补半导体产业链空白,为广东省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第三极提供有力支撑。

  3、广州盈骅总部和微处理芯片封装载板项目。项目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8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将建设微处理芯片封装载板研发和生产总部,产品具有技术*性,将打破外资企业对载板板材市场的垄断,弥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4、中科飞测集成电路检测装备广州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主要用于28纳米及以下的检测设备研发和生产,对满足国内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的需求、解决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卡脖子问题有重要作用。

  5、FC-BGA封装基板项目。项目占地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建设封装基板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国内FC-BGA基板“零”的突破,填补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空白,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化突围。


3.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专栏3: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

  1、小鹏汽车智造创新*项目。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总投资10.29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主要进行小鹏汽车研发测试,*建设建筑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试验室、自动驾驶试验室、研发大楼、试制车间、试车跑道等项目,网约车出行平台全国运营总部也将落户本项目。

  2、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项目。项目占地约37.55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主要建设汽车工厂,包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准备车间,生产小鹏汽车旗下新款、先进、*车型,*终在广州开发区形成涵盖总部投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综合性总部。

  3、宝能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102.2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主要建设工艺厂房、联合站房、辅房、成品仓库等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产品为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约8GWh。

  4、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项目占地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总投资93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冲焊涂总四大工艺车间、Pack车间、试制车间等生产新能源汽车必需的厂房设施。二期工程主要包括电机电控车间、分装车间、铝制车身车间、冲焊小件车间、物流*、生产管理*和办公大楼。

  5、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运营基地及智能汽车生态基地项目。项目将在知识城*区域、道路规模化布设支持高等级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车辆的V2X智能设备,面向群众提供自动驾驶MaaS出行服务,构建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数字底座,有效地助力黄埔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示范高地。


4.纳米科技创新产业化高地

专栏4:新材料产业*项目

  烯湾科技碳纳米管纤维材料制造基地项目。项目占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总投资5.6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主要生产阵列碳纳米管粉体、薄模、纤维及复合材料系列产品,应用于汽车和高铁等*装备轻量化、先进电子封装/屏蔽/散热材料、新能源锂电池正/负极导电材料、高强度压力储存容器(储氢瓶)、复合材料增强、增韧改性等领域。


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专栏5: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

  1、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园南方基地项目。项目占地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主要开展电信技术研发、创新孵化以及云计算等业务,力争在信息产业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人才,形成立足广东、聚焦南方、辐射全国的创新孵化平台,*终实现中国电信资金、网络、技术、人才等资源与政府科技创新环境和社会资本的高效整合对接。

  2、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项目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达产产值47亿元,是集研发、生产、孵化、运营为一体的互联网重要创新基地,将建设5G华南区*机房,建设联通华南地区*大的云计算及数据*,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联网提供新动能,成为承接5G网络、人工智能、云数据、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5G创新应用的重要载体。

  3、中国移动广东广州数据*项目。项目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规划为中国移动5G网络华南大区节点,助力广州打造全国*的5G网络。

  4、广电运通新一代AI智能设备产业基地。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计划2022年竣工,以“*的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战略方向,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大势,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拓展生物识别、智能视频、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5、中国纳米谷(一期)。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将以产业孵化为主,通过引入集成电路芯片、区块链、虚拟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互联网及软件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孵化导向,为企业提供办公研发生产居住一体化园区和伴随式孵化服务。

  6、中国纳米谷(二期)。项目用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投资总额43.9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新一代显示技术、纳米光电器件、纳米机电系统、纳米器件神经电路等技术产业化,开展纳米光电磁器件、纳米传感器、纳米机电系统、智能*测量技术、人工智能相关的纳米器件与设备的研发。

  7、5G通信射频前端声表面波滤波器项目。项目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12.3亿元,建设芯片自主开发与中试验证*,打造集“自主EDA-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的超IDM全产业链条园区,为全球射频通信企业提供滤波器芯片研发支持与转化生产的技术服务。


6.*装备制造产业

专栏6:智能制造*项目

  1、创维超高清显示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70亿元,计划2021年竣工,建设集智能家电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智能产业创新基地,打造国内生产规模*大和技术*先进的智能电视制造园区。

  2、卡尔蔡司光学工业4.0健康视光产业生态圈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引进*表面纳米技术处理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建设世界*先进的视光学产品生产线;引进卡尔蔡司集团的*新技术,生产*订制视光学产品眼科器具。

  3、亿通项目。项目用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4.3亿元,主要为研发、加工制造并销售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从事产品批发、进出口、佣金代理及转口贸易相关业务,提供同类产品相关技术及咨询服务和研发服务。

  4、爱司凯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27亿元,主要从事研究和开发激光、压电打印喷头技术、机械设备技术,生产打印设备及零配件,销售本企业产品,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售后服务。

  5、视源智能制造及中试基地项目。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计划2023年竣工,*建设工业4.0智能主控板卡生产基地、智能交互整机生产基地、显控产品中试研究*、用于电子显示类产品的新材料及新工艺研究*。


7.氢能产业


第二节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1.总部经济区

专栏7:总部经济*项目

  1、知识塔项目。项目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计划2024年竣工,塔楼*由公共空间组成,形成贯穿塔楼的社区脊柱空间,可容纳14.5万人办公,将建设成为九龙湖**建筑。

  2、文化塔项目。项目占地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9亿元,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媒体合作、科技金融投资、电竞产业开发、城市治理智库”等五大板块,建设大湾区智慧文化产业新*。

  3、生物塔项目。项目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7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1.7亿元,将立足生物医药、高新科技行业,着力打造“生物制药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医疗器械企业总部、*医疗服务集群、高品质活力商业办公区”等五大板块,建设大湾区生物医药、高新科技产业新*。

  4、澳门塔项目。项目占地1.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20亿元,高塔为6万平方米的总部办公空间,主要承接领事驻点服务、葡语国家企业总部办公、葡语文化馆等功能;低塔以高品质酒店和会议为主,为*会议、企业交流提供品质配套空间。

  5、国际会议*项目。项目占地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投资总额为27.2亿元,建成后将承办国际性的*会议论坛。

  6、知识大厦项目。项目占地5.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07万平方米,总投资14.34亿元,定位为政务*圈、商务服务器,结合社会服务、政务职能、金融办公三大平台,建成三位一体的政商*,形成集聚效应。

  7、知识城广场项目。项目占地1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7万平方米,总投资91亿元,计划2025年竣工,将通过国际创新聚能、知识技术创研、综合配套服务三大平台,满足优质办公环境、智慧共享型园区服务、一体化商业服务配套、成长型企业孵化加速、产业技术研发、产品展示体验等六大功能需求。

  8、知识城产业聚集服务*。项目占地7.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52.6亿元,建设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商务商业圈,为生物医药、智能芯片等高新产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7.生活性服务业


专栏10:知识城商圈项目

  知识城商圈是指以知识城*区商业体系为基础的市级*商圈。商圈的*区主要为沿九龙大道两侧,自镇龙社区*九龙湖约10公里范围内,主要涉及龙湖街道的旺村、汤村、何棠下、凤凰湖、九佛5个社区和新龙镇的镇龙、新田2个社区,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配套的生活服务型商圈。规划目标包括:服务本地及外来人口100万以上,规划辐射半径50公里以上,规划日客流是50万人左右,规划商业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商业*区。*培育和打造以知识城总部经济区为*、九龙大道两侧的商业*区,规划商业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新建四个以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建2*3个四*以上的*酒店并配套会展*,完成1*2个示范性社区商业*建设,同步推进3个以上优质社区商业*建设。每个社区商业*由1*3个邻里*构成,逐步形成完善的社区体系。

......

在这次规划中,可以看到未来知识城的交通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是交通篇,开始划*。


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加快知识城建设工作,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优化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跨区域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知识城内部道路和外部交通布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强化“毛细血管”路网连接。

1.构建外联内通、便捷高效的大交通格局。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深度融入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对外完善“857”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与主城区的通达度以及与大湾区乃*全球价值网络的连接度,对内推动“五纵五横”路网,贯通南北向周边*节点拓展的城市骨架,依托智慧交通技术,打造绿色、智慧、便捷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和城市慢行系统,同步完善配套次、支路网,强化各片区之间的功能联系。对外加强轨道交通及高快速路网建设,加强与空港经济区、广州*城区及大学城、南沙等协同区域的联系,并辐射增城从化,实现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城区及南沙等枢纽的快速联通。依托未来智慧城市交通建设,加快客运枢纽、高铁站、无人驾驶航线建设,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

2.建设连接湾区的快速交通网络。充分利用知识城位于广州地理几何**,全面提升交通区位,实现知识城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直接交通联系。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轨道(新白广城际轨道)建设,与白云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快速联通。推动知识城高铁站枢纽建设,完善高铁集疏运交通网络。加快推动赣广(广河)高铁作为知识城高铁站与白云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快10*到达白云机场引入广中珠澳高铁线,谋划知识城*南沙磁悬浮线,将知识城快速融入湾区高速轨道网络。开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实现直升机航线30*直飞港澳、1*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交通圈。


图2:知识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联系

3.构建高效便捷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公共交通优先的生态交通网,打造以四层次公交线网体系(快、干、支、微)为主体、有轨电车为骨干、出租汽车为补充、自行车为辅助,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高效衔接知识城与协同发展区域及更大范围的交通网络。解决工作地和生活地大比例分离问题,完善*园区配套道路建设,提升*后一公里保障水平,实现公交出行达到整体出行比例的55%以上。打造“1+1+3”[1]多式联运客运枢纽体系,保障创新人才快速通达与集聚。

4.打造畅通便捷的“半*交通圈”。加快内部园区微循环道路建设,打通各园区“环状”路网,推进绿波交通建设,实现5*知识城各组团通达,10*内部骨干路网接入外部高快速路。推动规划六路、八路、九路市政道路等城市次干道建设,加强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地铁21号线接入市域轨道线网与广州市域各功能片区联系,规划高速地铁37号线,实现知识城与广州东站的12*快速通达。全面建设“30*交通圈和生活圈”,加强知识城与主城区便捷联系,快速通达科学城*区、天河CBD、琶洲商务区等重要地区,深度融入广州枢纽型网络格局,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的快速流动。


从原文来看有几处*:1、规划高速地铁37号线,实现知识城与广州东站的12*快速通达;2、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轨道(新白广城际轨道)建设,与白云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快速联通;3、加快推动赣广(广河)高铁作为知识城高铁站与白云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快10*到达白云机场;4、打造以四层次公交线网体系(快、干、支、微)为主体、有轨电车为骨干、出租汽车为补充、自行车为辅助,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同时对外加强轨道交通及高快速路网建设,加强与空港经济区、广州*城区及大学城、南沙等协同区域的联系,并辐射增城从化,实现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城区及南沙等枢纽的快速联通。依托未来智慧城市交通建设,加快客运枢纽、高铁站、无人驾驶航线建设,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全面建设“30*交通圈和生活圈”,加强知识城与主城区便捷联系,快速通达科学城*区、天河CBD、琶洲商务区等重要地区,深度融入广州枢纽型网络格局,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的快速流动。



  • 来源:广州房产之家


  • 对买房有疑问?直接找房产咨询师,量身定制你的个人买房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电话:400-8327-668

    亲,你尚未登录!请先登录再后评论。登录

    推荐文章

    购房服务

    对买房有疑问?

    直接找专业房产咨询师,

    量身定制你的个人买房解决方案!

    咨询:400-8327-668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对楼盘周围环境、交通、教育资源、商业配套、公共设施等的介绍仅做参考,不做任何购买意见和承诺。读者请以项目的官方资料为准,内容所有涉及的面积均为建筑面积。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服务热线

    400-832-7668

    (周一至周日全天)

    亮点好房

    亮点好房

    广州房产之家

    微信公众号:广州房产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