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前后一周,部分红盘真实到访及成交数据。
直接来个横向对比,用数据讲真话!
此次统计涵盖天河、海珠、荔湾、番禺、白云、黄埔等6区共40个网红标杆项目,数据取来自项目,真实性可供参考。

首先,从到访及成交总量来看,新政的威力可以说是相当明显。新政前一周,该40个标杆项目总到访量约4110人,成交约151套;
而新政落地当周,总到访量直接飙升至4956人,成交直接暴涨60%,来到了247套,可见一斑。
并且,广州世联市场研究院副院长崔登科还对此估测,仅仅是新政当周,广州全市来访量上升约50%,整体成交量更是上升20%之多。
其次,分项目来看,抓住新政节点推货的项目,涨幅尤其明显。比如,抓住新政热度,在9月2号加推的珠江广钢花城,打出总价300万起住4房的口号,便收获了20+套的成交,成绩斐然。

又如,白云公园地铁站附近的万科瑧山府,同样趁着新政热度在9月2号开放营销中心。
结果就是,收获了约250+的到访与超35人的冻资,这对于开放一周的项目而言,战绩算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热度持续火爆的华润置地长隆万博悦府,也借势在9月2号开放样板间,对首开前冻资量做最后冲刺。
也少不了9月2号首开的越秀大学星汇锦城,在新政加持之下,一天便卖出200+套,战绩惊人。

并且,如保利天瑞,越秀天河和越府,琶洲南TOD,广州滨江上都等改善项目,成交及到访数也有显著回升。
最后,从价格方面来看,大部分新盘仍以特价走量为主。新政落地这几天,随着成交面的有序回暖,有不少新盘曾“叫嚣”涨价。对此,区仔也留了个心眼,看了下这些叫嚣“涨价”项目新政前后到访、成交对比。比如,海珠西某盘,曾言9月1日起全线上涨2%,结果就是,新政前后成交量无明显变化。
其实,能理解项目在新政前主打一个逼定行为,但也进一步稀释了新政带来的利好。
毕竟,项目不远处的对家,某中字头项目,趁着新政利好,直接甩出10+套特价单位,单价低至5.9万/平起。直接让周成交量翻了一倍有余,效果显著。

至于其余成交量显著上涨项目,也都聊了聊。
得到的答案是,涨价现象并未在广州扩散,只有那些核心优质项目,才有喊涨的底气。即便这样,也问了几个核心优质项目的置业顾问,大部分表示还是以优惠走量为主。

综上,以为,新政对于市场交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要到此前*的“金九银十”规模,为时尚早。
目前还处于很前期的复苏阶段,市场情绪还未完全发酵。
尤其是“首套存量房贷下调”和“首套首付2成”都还不能正式操作,也导致不少买家处于观望当中。
毕竟,楼市之前低迷了较长时间,需要大面积复苏,重拾信心和预期还需要时间。
至于新盘喊涨,大部分也都是营销手段,现在这个阶段,“走量为王”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
并且,接下来还需要警惕新盘快速增多的板块,多盘竞争之下,势必会迎来一场“恶战”。
买家可看清趋势 择机入场
那么,在官方放出“三大政策”后,我们普通购房者又该如何应对?
1、认清趋势,抓住时机,按需下场;
这轮利好力度非常大,首套首付2成、二套3成叠加“认房不认贷”,在楼市历史上都是核弹级的存在。
第一次在03年,为了提振非典之后的全国楼市;第二次在08年,为了刺激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和楼市。
而今年则是第三次,在「831」新政的刺激下,广州楼市一改颓势,市场预期也被迅速扭转。
并且,按照目前的路透消息来看,高层对于楼市放松的力度还会持续加码,不排除在一线城市放松“限购”等,趋势和态度都相当明显。
所以,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大家有置业需求,有改善需求的,都可以开始挑选心仪的项目了~
2、看清预算,勿加杠杆,量力而行;
虽说现在是置业的好时机,但购房者也需看清自己的预算和月供压力,避免加杠杆。
比如,2成首付虽降低了门槛,但也意味着,每月的负担更重。
以1套300万总价的新房而言,如果首付3成90万,等额本息商贷30年,月供需要10269元,对于家庭而言压力已经不小。
如果首付2成的话,仅需60万上车,但等额本息商贷30年算下来,月供需要11736元,总利息多出约23万。
如果硬着头皮上车,高杠杆入市,后面万一有啥变化,陷入断供的境地,反而得不偿失。
尤其是对双职工刚需家庭而言,需量力而行~
并且,买房切忌贪小便宜,那些低总价的使用权公寓+小产权住宅套路,都在暗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