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官方一直在给海珠派糖。
一是前天,广州塔作为*商圈晒出了规划细节,预计2024年正式面世,亮出了一记重拳。
二是琶洲港澳码头、琶洲展馆四期为代表的基建利好,即将陆续启用。

这两大动作,让海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整个“琶洲+广州塔”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
这样的变化,是“前辈”珠江新城所不具有的。
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启用
叠加产业容量扩容
为什么说珠城做不到的,海珠这对*CP都能做到?
一方面,有更可靠的*流量入口。
前几天,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宣布4月15日前正式启用,这是广州市区*一个通过港口对接香港机场的港口。
投用前期,将开设由码头前往香港国际机场和尖沙咀两条航线,两*可从广州直达香港。

未来,项目二期计划增开琶洲往返香港市区航线、澳门氹仔(澳门国际机场)航线以及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的航线,将填补广州*城区到港澳水上高速航线的空白。
交通只是一方面,对于琶洲而言,港口码头就是一个流量入口,而且要比大企业的引进更可靠。
毕竟企业搬迁或者业务分离是常见的,但港口一旦开通基本上不会转移。
像港澳客运码头这样的门户,不仅拉进了广州到香港、到国际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把人搞过来。
在这个重要的节点,广州塔-琶洲*商圈的确定,更代表着广州**别的商圈诞生。

它作为港澳码头背靠的商圈,可以被看作对标中环CBD的存在。盘踞着众多大企业,新兴产业、资源倾斜在这里得到了*高的体现。
*次曝光规划的广州塔,就是新一轮发展周期的先行者。
另一方面,将进行*的产业扩容。
2月初,海珠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并正式揭牌琶洲省级经济开发区。
而关注的*,是当时市规自局发布的《琶洲南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同意》。
文件*大的亮点,是大幅增加了商务商业用地,拉伸整个片区的产业价值。

琶洲南区批复规划
《批复》只是一个开始,今年4月,琶洲展馆四期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会展规模创新高。
在此之前,琶洲展馆已经经历了三次扩容,如今也从过去的118万方扩大到150万方。
自此,它将成为全球*大的会展综合体。
这不仅仅是功能的扩容,更是在现有基础上提质、商务辐射空间的扩容,而这需要物理空间的延申来实现。

全球*大的会展综合体+琶洲业态重新布局,两个大动作交织形成一股能量。
海珠承载的数字经济、金融、贸易,都能通过这个“*商圈”释放力量。
可以说,过去珠城还没做到的事情,广州塔-琶洲商圈正通过两个“支点”撬动发展。
GDP增长目标7%
保利继续充当*者
为什么海珠要这么搞?
根据海珠官方立下的flag,2023年GDP增长要达到7%,推动年度投资增长12%。
要完成目标,就要依靠海珠*重要的引擎:广州塔-琶洲。

排在*位的任务,是企业引进。
今年,官方力争琶洲试验区企业总数能新增2000+家,实现总营收超4400亿。
除现有的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外,琶洲试验区还想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10%以上。
于是,前面讲到的新增写字楼和产业集群园区用地、琶洲展馆的扩容就很有必要了。
与之补充的,就是广州塔南广场的规划升级、港澳码头的引流,来匹配未来的*消费需求。

只有内外兼修,海珠才能具备升级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土壤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承接这波利好的,就是广州塔-琶洲板块内,为数不多的项目。
目前,在板块内布局的楼盘主要以央企、国企为主。

其中,保利数量*多,在售、待售楼盘数量达到四个,每一个表现都非常nice。
比如保利湖光悦色,在售120-200平大户型,作为一个*项目,连续多周的来访量、成交量都排在海珠*。
而保利阅江台,在售121-142平三四房,当初还没开卖也已经预定得七七八八了,现在也已经剩下尾货了。
好消息是,去年10月保利拍下的海珠广一电商园地块,也将于今年面世。
地块位于中大创新谷板块,门口就是广州大道南。
周边3号线、8号线以及在建的11号线三地铁环绕,拥有客村、鹭江双地铁站,距客村站直线距离约800米。

从规划图上来看,海珠广一电商园地块由四栋楼组成,总体货量不到200套。
从楼型看,1#为之字型,一层3户;3#为一字板楼,电梯筒在中间,每层2户。

*于新项目户型,主推建面约108-143平全区私梯入户改善户型。
内部资料显示,140平的户型有180平的配置,产品力不会差。

高达4.8万/平的楼面价和面积段相对纯粹的产品,决定了该项目的售价,套均千万几乎已成定数。
不过,对于项目所在的板块而言,供应实在太*了,只有2020年入市的紫星华府仍然在售。
当然,保利广一电商园地块项目的入市,带来的货量不多,对片区市场供应不会构成明显冲击。
了解到,项目预计在本月底就会正式开卖,只有不到200套的货量,买家想要抢到恐怕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