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广州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入学的事犯愁。有人觉得只要有户口就能顺利进公办小学,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有个条件比户口还关键,不少家庭就因为没留意,差点耽误了孩子上学。
这个让家长们格外上心的条件,就是房屋产权。别看只是一个房产证,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按照广州公办小学的招生政策,在 “人户一致” 的情况下,孩子入学优先级最高。但这里的 “户” 指户口,“人” 可不光是说人住在这儿,还得看房子的产权是不是真的属于自家。
就拿越秀区来说,今年有家长明明户口在学区内,可因为房子是祖辈的,而且父母名下还有其他房产,最后孩子被调剂到了别的学校。学校给出的解释是,这种情况不符合 “实际居住且产权清晰” 的要求。原来,在热门学校的招生细则里,产权比例、实际居住时长都是硬指标。比如天河区部分学校就明确规定,父母需持有房屋 100% 产权,或者至少是主要产权人,才能保证孩子*。
海珠区的情况更具体,有家长买了二手房,原房主的孩子还在对口小学就读,结果自己的孩子入学时被卡了下来。这是因为很多学校有 “学位锁定” 政策,一套房子的学位,几年内只能供一个家庭使用。如果前业主用了学位还没解锁,就算新业主拿到了房产证,孩子也可能进不了对口学校。
再看番禺区,今年有几个热门小学把 “实际居住” 查得特别严。学校会派人上门核查,看看房子里是不是真的有生活痕迹,比如有没有孩子的玩具、家长的生活用品。有家长图方便,买了学区房却没实际入住,结果因为 “空挂户” 被降了入学优先级。
对比下来,户口更像是 “入场券”,而房屋产权和实际居住情况,才是决定孩子能不能进理想学校的 “关键分”。尤其是在越秀、天河这些教育资源紧张的区域,产权清晰、实际居住的家庭,往往比只有户口但房子产权不明确的家庭,入学优先级更高。
这两年广州的学区房市场也受这个政策影响不小。中介们带看时,都会特意提醒买家查清楚 “学位有没有被占用”“产权比例够不够”。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河区产权清晰的学区房成交量,比去年同期涨了 15%,而那些产权复杂的房子,价格虽然低,却没那么好卖。
对家长来说,想让孩子顺利进公办小学,光迁户口还不够。最好在买房前就查清楚对口学校的招生政策,确认房屋的学位状态;收房后尽快办理房产证,保证产权清晰;如果是和祖辈共住,还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毕竟,孩子上学是大事,多花点心思把这些细节弄明白,才能少走弯路。
说到底,广州公办小学的招生政策,本质上是为了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公平。家长们只要吃透政策,提前做好准备,孩子大概率能顺利入学。与其纠结 “户口重要还是产权重要”,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该办的手续办好,这才是最实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