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站和广州东站要改造的消息挺热闹,有人说这是因为广州南站规划“不给力”,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咱们来捋捋。
先看为啥要改火车站
广州站和东站都是老资历了,广州站1974年就启用,东站也有30多年历史。现在每天客流量大到夸张,比如广州站高峰时一天能挤20多万人,站内设施老化、周边交通堵成“一锅粥”是常事。这次改造说要引入高铁,其实更像是给老站“升级装备”——比如广州站未来要接广湛高铁,东站要连广汕高铁,让高铁线直接进市中心,以后在越秀、天河就能坐高铁,不用大老远去南站。
广州南站真的没规划好吗?
南站2010年启用时是亚洲最大高铁站,现在日均客流量超50万,节假日能破百万。但为啥有人觉得它“远”?其实南站的位置是跟着城市发展走的——当年规划时,广州正往南扩,番禺还是“郊区”,现在南站周边已经建起了ICC、长隆万博等商圈,成了广州南门户。而且南站接入的线路多,广深港、贵广、南广等高铁都靠它连接珠三角和全国,要是没有南站,广州的高铁枢纽地位可能早就被周边城市分走了。
这次改造更像是给广州的铁路网“补拼图”。老站在市中心,适合短途高频次出行,比如广湛高铁通了后,佛山、肇庆的人到广州城区更方便;南站在南边,负责长途和跨区域客流,两者分工不同。就像北京既有北京站、北京西站,也有南站,各有各的用处。而且老站改造后,周边的交通也会跟着升级,比如广州站要建地下通道连到地铁5号线,以后换乘不用在地面“兜圈子”。
广州从“云山珠水”到“一核三极”,交通规划本来就得跟着城市骨架走。南站当年的规划是为了拉开城市框架,现在老站改造是为了让市中心的交通更密集,两者谈不上谁失败谁成功,更像是不同阶段的“解题思路”。就像咱们出门,近的地方骑共享单车,远的地方坐地铁,不同工具搭配着用才方便,城市交通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