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的众多话题中,公摊面积一直是购房者心中的痛点。进入2025年,这一困扰买房人的制度正加速走向终结,其中湖南省衡阳市的举措备受关注。自2025年1月1日起,衡阳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这意味着“公摊面积”不再纳入计价范畴,真正实现了取消公摊的落地。
以往,部分城市通过提高得房率的方式变相降公摊,如广州在2023年11月放宽住宅套内半开敞空间半计容比例,允许设置更宽敞的主景观阳台,促使开发商优化户型设计,提高得房率,甚至出现建筑面积小于实际使用面积的情况。济南、合肥、深圳等城市也纷纷调整计容新规,加入“降公摊”行列。
公摊面积之所以饱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面积不透明、过大导致得房率过低。曾经有购房者购买110平方米的房子,套内面积却只有60多平方米,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此前取消公摊推进缓慢,一方面是开发商想从公摊中获取利润;另一方面是担心在房地产市场过热时取消公摊,会提高每平米名义房价,加剧房价上涨预期。
如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买房人持观望态度。开发商为促进销售,选择“加量不加价”,提高得房率。同时,第四代住宅兴起,政策鼓励做大露台,为取消公摊创造了有利条件。
取消公摊对房地产行业影响深远,不仅会引发商品房“换代”大潮,还将改变买房逻辑。未来,得房率不同的新旧房子会形成不同价格梯队,100%以上得房率的新产品更具竞争力。对于购房者而言,在选择新房和二手房时,应优先考虑新规产品,即便价格略高也值得。当然,优质成熟*地块的二手住宅因地段优势,仍具有较高价值。在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变革中,购房者需紧跟趋势,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