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广州市新闻办举办《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奋力建设全球效率*高、成本*低、*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打造大枢纽,构建“5+10+N”物流枢纽布局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示意图
《规划》指出,广州要通过拓展大通道,打造大枢纽,建设大口岸,搭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为此,《规划》从交通物流运行体系、发展枢纽经济的产业新模式等方面,针对广州如何建设全球效率*高、成本*低、*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进行了规划布局,提出广州要依托空港、海港和铁路港,构建“5+10+N”物流枢纽布局体系。而针对广州缺少“龙头”物流企业的瓶颈,提出以“联盟化”破解,引导交通物流融合创新发展。
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增强
近年来,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增强,现代物流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物流*地位持续提高。据统计,2020年,全市完成社会货运量9.25亿吨、快递业务量76.16亿件,货邮发展保持全国前列;白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175.95万吨,位居全国第2;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35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分别位居全球第5、第4位。
到2035年建成国际物流*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州要构建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交通物流网络,推动形成陆海空联动、区域协调互济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和亚太地区供应链组织*,*大湾区区域内外物流和供应链组织化、网络化、一体化运行,实现交通物流枢纽更加集约高效、交通物流通道网络更加完善通畅、物流服务效能显著增强的阶段目标。
海陆空同向发力提出四大任务
《规划》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建设国际物流*,海陆空同向发力,从打造大枢纽、拓展大通道、搭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这四大方面提出了主要任务。
构建“5+10+N”物流枢纽布局体系
《规划》遵循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原则,*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区、铁路枢纽等布局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围绕*产业区、珠江航道、铁路货站、高速公路建设10个大型物流枢纽,基于制造业、商贸业等价值园区规划N个物流骨干节点,优化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大型物流枢纽为骨架、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的“5+10+N”空间布局。
围绕枢纽圈层化布局主导产业,建设承载国际物流**功能的国家物流枢纽,探索“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新模式,培育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新动能。
*工程预计投资超过3500亿元
《规划》清单化梳理出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的“*工程”,即:即:交通物流枢纽、节点优化提升工程;骨干物流通道网络高效畅通工程;国家物流枢纽与园区试点示范工程;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工程;货物流通效率提升工程;物流多式联运水平提升工程;现代物流新模式集约高效发展工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企业成链集群发展工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完善工程;现代物流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工程和“百大项目”,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其中“百大项目”估算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投资超过3500亿元,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打造“陆海空互济、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物流大通道网络,有机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及搭建大平台,推动现代物流高效服务。
同时,还将营造大环境,引导交通物流融合创新发展。
展望2035年,广州将建成效率*高、成本*低、*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