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经提到,广州北站未来作为湾区北部*大、综合性*强的高铁枢纽,具有强大的资源虹吸能力,必定会成为未来湾区层面的“聚光灯”区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云机场之于广州北站,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如虎添翼”。
01
提到TOD,人们往往只和轨道交通联系起来。但事实上,TOD—Traffic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从来就不是某一种交通方式的专属。
更别忘了,白云机场是全国航空枢纽的“顶流”。
在疫情之前,白云机场的通航触角已经四通八达,构筑起12*通达全球的交通圈。在疫情之后,白云机场更成为了“全球全球复苏*快、客流量*大的机场”。

T3航站楼建成后,白云机场的客货流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的“顶流”机场正在湾区北部冉冉升起。
从这个意义来说,同时承载了“两大顶流”——广州北站和白云机场的花都,是毫无疑问的“天选之地”。
02
空铁融合大时代,
空铁都市大发展
花都,开启了空铁融合大时代。
等到双枢纽发展成熟后,广州北站+白云机场的空铁枢纽客流量将比虹桥枢纽还多10%。而且,由于虹桥机场国际航班的数量不足,虹桥枢纽的国际影响力是无法与花都空铁枢纽相提并论的。
此外,因为机场的限制以及规划较晚,虹桥周边只有交通与商务功能,居住配套远离*区且交通不便,留下了遗憾。

但在花都,超前的规划与先进的交通配套,使北站与机场无缝连接。既能共享各自朋友圈的流量,又避免了枢纽对居住环境的干扰。为发展空铁都市,践行站城一体化模式,搭建了先进的框架,指明了方向。
承接产业功能,锚定客流,建设新的空铁都市,是空铁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花都将把握住空铁枢纽的流量*以及增量链接的发展机遇,产业上“强链补链”,配套上“绿色宜居”,构建湾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两大枢纽围合而成的空铁融合示范区,也将成为大湾区新的*发展平台、*城市群的高能级新兴载体。北部地区将实现从目前单纯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到“空铁经济自由区、双循环战略链接点”战略定位的跨越式发展,真正建成产业发达、相关配套一应俱全的“空铁都市”

03
广州北站:空铁都市*,交通先行
根据空港经济区发展的规律,高铁与空港的*佳距离为10公里,在这个距离下,高铁枢纽既可承接空港带来的商贸、消费需求,又可围绕高铁TOD发展*商住功能。
广州北站TOD,就是未来空铁都市的商住*区域。
TOD区域的发展,永远是交通先行。为了进一步串联两大枢纽,花都设计了三条交通廊道,北站与空港的联系将变得无比紧密,而作为廊道西侧起点的广州北站,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快速干道+城际铁路+空侧快线立体交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未来,空铁联运“一体化”零换乘,也将成为现实。
打通了交通廊道,消除了空间的隔阂,北站未来发展再也没有了物理上的阻滞,*的商业、居住要素的涌入已成定局。
空铁枢纽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为TOD发展*的广州北站片区,在空港的加持下,更大的辐射范围、更多的覆盖客流、更大的想象空间。自然,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区域价值与城市地位。
流量的聚变是TOD发展的基础,但将人流与物流转变为“人留”或“物留”,才是成功的关键。于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广州北站的“枢纽变现”之路,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