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广州过往十年的发展进程,城市发展的轨迹从越秀环市东→珠江新城→科学城→科教城,一路往东狂奔。
东进,是广州城市发展主旋律。广州东进战略的实施,代表着经济*的转移,建设、产业、交通、甚*居住人口同样向东转移。
广州东进的浪潮之下
广州东部的十年有哪些变化?
2010年,广州东部GDP(黄埔+增城)总量约为1243亿元,彼时广州全区GPD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广州东部GDP占比仅约为10%。
2020年,广州东部GDP总量高达4724亿元,增速位列全市之*。十年间,广州东部GDP翻了近四倍,占比也从10%上升到了近20%。
2010年,广州东部人口总数约为86万人,而在2020年,广州东部人口高达241.13万人,同比增量8.41万人,约占总人口增量的20%,堪称广州人口增长极点之一,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人口总量。
如今,广州东进战略进程以增城为发展*,区域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加持。
2010年,增城还未开通地铁,居民出行广州主要靠广增线大巴车和自驾。
直到2017年12月28日,增城开通*条地铁13号线,于2018年12月28日地铁21号线开通运营*通段工程(镇龙西站*增城广场站),2019年12月20日开通后通段工程(员村站*镇龙西站)。
近年来,增城交通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增城西站、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站、增城火车站三大交通枢纽相继落地,畅通湾区的穗莞深城轨通车,快速通达天河的增天高速开建,串联起广州四大商务区的地铁21号线通车,都大大推动了增城融合湾区发展。
据悉,增城未来还将开通4条地铁线路,16号线、23号线、27号线等将汇聚增城,为广州东进提速再添动力。
尤其是21号线,串联起了科教城、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天河智慧城、金融城、天河CBD等重要发展节点,让整个广州东部资源重新整合,片区价值也被重新定义。
区域线路示意图
2020年,21号线日均客运量高达17.57万人,较2019年增长357.55%,在广州已开通的15条线路里,仅有21号线实现了日均客运量正增长。
在过去的十年,广州东部可谓交出了极为亮眼的成绩单,在经济、人口、交通等聚焦效应之下,广州东部的下一个十年更值得令人期待。
广州科教城
成为广州东进下一个十年的“浪尖”
如果说,上一个十年,广州崛起了珠江新城,那么从2020年开始的新十年,在广州东进的浪潮下,将会是第二*商务区(CBD)的时代。
广州东部科学城、科教城、知识城三城产业规划落地,对周边区域的配套产生正面影响,进而聚集大量的资金和关注,让城市的交通、教育、产业、配套等全面发展。
科教城所处位置,正是万亿级湾区科创走廊核芯,站在东部之上“智”高点,未来将*第三*:科技*的发展。
同时,科教城还将打造成为一个集职业教育、培训、实训(鉴定)、研发、职业指导和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教育聚集区,以及南方职业教育高地,建成后将是继广州大学城后又一人才储备基地。
科教城于2019年11月全面动工,占地15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2个珠江新城,总投资约1800亿,相当于当年大学城总投资的6倍(大学城投资规模300亿)。
科教城极力打造“研学产合作”的聚核闭环:先后引进了*信息产业龙头工信部电子五所和制造业龙头富士康科技小镇两大千亿总部。
电子五所计划引进数千名硕士后专家,每年服务企业将达到3万家以上,预计年产值达到60亿元,税收超过6亿元;
科技小镇产业园目前总共签约进驻30多家企业,将给片区带动新增就业人口约6万,居住人口预计达10万,吸引超70家上下游企业的千亿产业集群。
科教城对应的5大组团职业高校规划24所职业院校,预估带来近30万的师生入驻,将作为广州东部万亿大开发战略的“人才造血库”,完成“研学产”聚核闭环的人才输送。
富士康科技小镇实景图
电子五所实景图
伴随着人才的引进,产业的落地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入驻,科教城未来的潜力无可限量,可以预见,在广州东进的下一个十年,科教城是*具诱惑力与爆发力的板块。
广州科教城
抢滩*高地
方直集团&中奥地产前瞻广州下一个十年版图,看中科教城*具超强的发展潜力,双强联手布局科教城板块,联袂钜献中奥方直明日公元。
项目效果图
项目位于21号地铁快线凤岗站C出口旁,快线1站黄埔,3站天河;广汕公路、广河高速、广深高速等7大主干道速连广州主城,多维交通路网,畅达湾区各大主要城市。增天高速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项目与天河CBD的距离。
项目周边朱村约60万方商业配套,近享4大城市级商圈,悦享繁华生活;
项目配建公立12班制幼儿园;已开学的朱村第二小学、西福小学、广幼学校附属增城幼儿园;和原砺剑南地块将规划配建18班幼儿园、北地块配建24班小学、项目北侧地块则规划配建18班幼儿园、36班小学;
以及朱村旧改项目规划配置约18万方周边教育,以*标准打造15年全优教育,近享12年*资源;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在旁,护航健康生活。
目前,科教城朱村板块还处于价格潜力之地,错过了珠江新城,错过了科学城,还要再错过广州下一个十年的科教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