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到广州土拍的消息,属实有点意外。6月30日本来该拍5宗宅地,结果3宗热门地块突然喊停,最后就两宗底价成交了。尤其那几块天河、海珠的地,位置多核心啊,上半年隔壁刚拍出近5万/平的楼面价,想着这次怎么也得抢一抢,谁知道直接没人报名,跟约好的局突然被放鸽子似的。
算下来6月广州总共推了10宗宅地,4宗都没卖出去,这流拍率有点高了。成交的两宗地也挺有意思,白云那块地要求竞买人得有地铁运营经验,相当于定向给广州地铁地产了;荔湾那块地更像“返场促销”,之前挂3.76亿没人要,这次降到3.13亿才被拿下。就像去菜市场买菜,贵的没人碰,便宜点的还得看看有没有“瑕疵”才敢下手。
为啥开发商突然变“谨慎”了?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身边做地产的朋友说,6月卖房明显难了,上半月新房网签量环比直接腰斩,大家兜里现金流紧张,拿地自然就谨慎。而且最近广州那个“偷面积”的政策收紧了,以前新房靠高使用率变相降价,现在可能没法这么操作了。打个比方,以前花高价拿地还能靠送面积摊薄成本,现在没这招了,地价要是不降,开发商算算账觉得利润不够,肯定就不愿出手了。
你看荔湾那块地,降价之后不就顺利成交了吗?
其实市场就像面镜子,现在新房靠着高使用率勉强稳住,但二手房还在往下探,开发商拿地自然要看“性价比”。要是后面土地起拍价能更实在点,说不定能盘活局面呢。说到底,土地市场冷不冷,跟大家对楼市的信心直接挂钩,接下来就看有没有啥招能让这盘棋热起来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