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曾经“落魄”的荔湾区,价值终于得到重塑。
太古里、万象城等高奢商业的相继落户,让人们对它的期待,又多了一点。
现在的荔湾,终于不再“画饼”,而是真正行动起来,未来不止有*商业,也有重磅产业。
近日,荔湾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荔湾区城中村产业升级发展规划及导入准则(征求意见稿)》。
*内容是,通过城中村改造,吸引优质企业进驻,利用产业导入实现城市进阶。

截图来源: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
立足荔湾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打造*地区特色的“3+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荔湾产业*竞争力。
“3+2”指的是:现代商贸业、*服务业、特色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绿色建筑与设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新兴产业。到 2025 年,建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主导产业突出、土地集约利用、公共基础配套完善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力争打造2 个营收(产值)100亿级园区及若干 10 亿级以上园区。
到 2035 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城中村产业发展与“3+2”现代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主要产业迈入中*水平。未来,荔湾区的产业发展将形成“两区五组团”地区产业发展布局,分别为:白鹅潭商务区、海龙围科创区平台,以及大坦沙健康产业组团、沿江总部经济产业组团、东沙先进制造产业组团、广佛科创产业组团、岭南茶花产业组团等五大产业组团。
*发展总部经济、医药健康和新兴服务业三大*产业,涵盖西郊、河沙、坦尾、茶滘、葵蓬、花地、山村、五眼桥、东漖、白鹤洞、西塱、东塱、南漖、沙洛、坑口15 个经济联社。总体定位为国家*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区科创示范区,涵盖海南、海中、增滘、海北、龙溪 5 个经济联社(以及西塱、东漖2 联社部分区域)。产业方面,将*发展互联网应用融合创新、医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服务。
该片区包括河沙、西郊和坦尾3 个村,片区采用统一规划开发的城中村改造思路,以整体拆除、重建为主的方式实施全面改造,打造健康生态岛。片区建设以国家呼吸医学*(广东)为代表的高层次大健康产业*,打造龙头项目,形成大健康和健康服务产业链。
大坦沙改造效果图(*终以官方发布为准)
该片区包括花地、茶滘、鹤洞、东漖、坑口、西塱6个村,主要发展*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特色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建筑与设计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总部基地、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及芯片、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为主。产业定位:打造*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该片区包括东塱、南漖、沙洛3个村,以广州国际医药港等一批*项目为*,发展*医疗大健康服务。
依托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功能区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结合点的区位*”,*发展3D打印及上下游产业链、机器人、工业设计、智能装备、集成电路、芯片、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产业定位:国家*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区科创示范区。该片区包括海北、龙溪、增滘、海中、海南5条村,*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业、绿色产业。产业定位:*打造茶叶、花卉国际采购*枢纽。
该片区包括五眼桥村、山村和葵蓬村3条村,*围绕广佛产业互动,促进广佛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动“互联网+制造”产业项目对接,打造广佛创新创业带。
依托南方茶叶市场等具影响力的茶叶专业批发集散平台,深化与广州商贸、会展、文化、旅游、金融、科技的融合,以“体验型经济”为*,打造集茶文化博览、商贸会展、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茶产业基地,构建起“中国茶叶信息与交易*商贸价值”、“中国茶文化博览体验基地文化价值”和“*茶主题旅游目的地”等三大价值。

五眼桥村 2021年11月摄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的荔湾可谓是多极发展,绝不局限于白鹅潭商务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荔湾区的旧改没有停止,仍在继续,并注入了新的产业导入要求,协调全局发展,助力区域发展重回*。*后,附上具体清单,便可对荔湾未来的各区域的产业格局一目了然。

来源:广州房产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