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广州房地产市场在一系列政策与市场因素的交织影响下,正展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对于购房者、投资者以及房地产行业从业者而言,深入了解这些趋势,是把握市场机遇、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
一、政策调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的 2025 年工作计划显示,广州将围绕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一方面,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秉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潜力,重构房地产供需新平衡。另一方面,建立 “人房地钱” 要素联动新机制,全力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并探索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动 “好房子” 建设,构建相关标准体系。
在住房保障领域,广州进一步夯实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公租房保障逐步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转变,加大保障房供给力度。2025 年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10 万套(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的压力,满足更多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对商品住房市场的供需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二、土地供应:中心城区提质增量
2 月 28 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2025 年度广州经营性用地供地蓝皮书》显示,2025 年广州市拟出让 131 宗住宅用地,相比 2024 年的 103 宗(实际挂牌 69 宗)增长 27%,成为近 5 年里供地蓝皮书收录宅地最多的一年。这一举措旨在借助 2024 年四季度楼市回暖迹象,扭转土拍颓势。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心城区的供地显著增加。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宅地供应宗数与占比均显著上升,供应宗数从 2024 年的 14 宗增至 48 宗,同比增长 242.8%,占比从 14.6% 增至 36.2%。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除部分街道以外地区均属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这两个区域供应的 29 宗地块中,多数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合计供应地块 76 宗,占比过半。
不仅数量增长,地块质量也有所提升。例如天河区首批挂牌的两宗地块,其中世界大观四期地块在容积率下调后,各项素质得到优化,起拍总价降低,该项目未来极有可能打造叠墅产品,这是近十年来天河区挂牌的首宗容积率低于 2 的涉宅用地。2024 年行情*的海珠区也将 14 宗地块列入出让计划,且地块分布受市场影响显著,多集中在工业大道、宝岗大道周边以及琶洲南区。
此外,中心城区供应主流转向小地块,且地块容积率呈降低趋势。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等区域的多数拟供应地块用地面积在 5 万平方米以内,荔湾区拟供应涉宅地中,过半地块容积率在 3 以内。克而瑞认为,这是综合考虑开发商资金压力和市场需求的结果。小地块投入低、周转快,在 2024 年下半年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减少了流拍情况。
三、价格走势:新房止跌,市场分化延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广州新房价格与上月环比持平,结束了此前连跌 20 个月的局面。
广州不仅价格稳,成交量也有所增加。2025 年 1 月,全市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 101.51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37%。而二手住宅价格跌势延续,环比下降 0.2%,自 2023 年 5 月起已连续下跌 22 个月,但跌幅持续收窄,1 月广州二手住宅网签宗数和面积同比涨幅均接近 20%。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广州新房价格短期呈现回稳趋势,原因包括近年来供应的多为改善型新盘,品质好价格高,且成交主力区域向市中心转移,同时房企保交付任务逐渐完成,降价卖房回款压力减小。但长期来看,房价 “止跌回稳” 能否持续,关键要看增量政策能否落地,如旧改通过房票安置等政策对去化库存和提升市场信心意义重大。
市场分化仍在延续,核心区域优质物业更容易实现 “量价企稳”。
由于 2025 年 “高使用率” 产品供应增加,旧产品去化难度加大,不同区域、不同产品之间的市场表现差异将更为明显。预计 2025 年广州土拍市场分化也将持续,核心区住宅用地更受房企追捧,而部分外围区域土地市场可能相对冷清。
总体而言,2025 年广州房产市场在政策引导下,土地供应结构优化,价格走势出现积极变化,但市场分化依然是重要特征。购房者可关注中心城区优质项目以及政策推动下的保障性住房相关机会;投资者需谨慎评估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投资价值;房地产企业则应顺应市场趋势,合理布局,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