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用地的出让,又再开始回到“价高者得”的模式。
11月21日,据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消息,黄埔区于当日挂牌今年第四批次土地出让的首宗宅地。
这宗地块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兼容文化设施用地,面积为3.77万平方米,起拍总价为39.47亿元,将于2023年12月22日15时进行限时竞价。
值得留意的是,广州本次挂牌地块出让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并未设置地块最高成交限价。
这也意味着,广州开始取消土拍限价,打响一线城市取消地价上限第一枪。
广州是四座一线城市中首座取消地价上限的城市。在广州之前,全国已有多座城市取消地价上限,包括重点二线城市杭州、成都等。
但对比来看,深圳土拍并没有取消地价上限,而是不再公开商品房的销售限价。
在11月16日,深圳也挂牌了2宗宅地,分别位于龙华观澜、坪山龙田。
根据公告,宗地均采用“单限单竞+摇号”规则挂牌出让。即:限地价、竞地价,达到最高限制地价后通过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

此前,深圳居住用地出让多采用“双限双竞+摇号”或“三限双竞+摇号”的方式。
即:限地价、限普通商品房销售价格,或限政策性住房面积,再配合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
而这次,公告内关于销售价格的说明则变成:
“本公告出让宗地的商品住房销售价格,请意向竞买人径询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虽然没有直接取消限价,但实际价格也不再摆到明面上。
据悉,早在2017年,为严防“地王”产生,深圳就提出严格按照“深八条”规定出让商品住宅和租赁用地,限制土地价格、限制销售均价。2019年起,在土地出让环节普遍公开明确最高销售均价。
22城中18城恢复“价高者得”
来自中指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22个采取“两集中”土地出让方式的城市中,已全部发布涉宅用地公告,其中18城恢复“价高者得”,目前仅北京、上海、深圳、宁波仍在执行限地价政策。部分城市在取消地价后的首拍中,出现高溢价率地块,引发市场极大关注。
目前已取消限价:成都、合肥、济南、重庆、厦门、长沙、南京、福州、武汉、苏州、青岛、无锡、天津、长春、杭州、沈阳、郑州、广州
不取消限价:北京、上海、深圳、宁波
11月9日杭州第13批次宅地挂牌显示,杭州地限价取消,恢复“价高者得”的竞价方式,新房限价部分放开,富阳、临安、临平、钱塘四区新房限价取消,上城、拱墅、滨江、西湖、萧山、余杭六区新房限价保持不变。
土拍恢复至价高者得,竞自持、竞配建、竞现房等出让规则有望相继退出,不排除部分优质地块溢价率或将超过15%。但我们认为,优质地块竞拍更高价格,有利于增加地方收入,但仅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尚能维持一定热度,整体土拍改善或不明显,且在房企审慎投资情况下,地王恐难频现。按照此前竞拍规则,核心区域地块竞拍至摇号,则房企获取地块概率均等,改为“价高者得”后,预计中小房企在核心城市拿地压力加大,资金实力较好的央国企拿地机会或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