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李顺良报名到金坑村担任党委*书记。一来到金坑村,他就一头扎进村民中拉家常。“有个姓温的婆婆,快70岁了,一见到我就抓住我的手说:‘改革开放几十年了,但我们村落后了,再不变就永远赶不上了!’”
看着砖墙裸露的民居、年久破旧的小学,房屋间狭窄的小巷、丛生的杂草,李顺良知道这个村子期待着一场改头换面。
李顺良逢周一、三、五晚上住村里,周六照常工作。为了解村民对城市更新的想法,他频繁一对一同村民交流,晚上也经常到村民家拜访,还邀请他们参加集体座谈。
驻村工作让李顺良渐渐萌生写一*反映城市更新的歌曲的念头,“我发现广州没有这类歌,于是想写一*,通过它来宣传城市更新政策,描绘村民向往的幸福生活,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城市更新工作。”
“城市遗落的家园。”是《家园蝶变》歌词的一句,也是金坑村300年来历史与现状的真实写照。
“我来金坑村之前,虽然知道这里离市*较远,但没想到如此落后。拿交通来说,2000年之后的几年,去城区只能坐增城*广州的大巴,大概十年前才通了公交,但班次少,难等。”李顺良说,“老人几乎只在村里活动。我遇到过一个姓吴的老伯,70多岁,他说广州地铁21号线在金坑设站后,他才*次坐地铁,*次去市*的北京路。我当时很惊讶,一个广州人怎么会是*次坐地铁?”
落后的不止是交通。金坑村以前只有一所小学,孩子们上初中必须去镇里,读高中得去增城或科学城。村民整体文化程度也不高,目前全村户籍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60%。金坑村附近也没有高水平医院,*近的是9公里外的新龙镇*卫生院。
“全村人均年收入很低,去年大约是1.3万元,有不少村民去东莞、惠州等地打工。收入上不去,又怎能改善生活?”李顺良说,“我们希望借城市更新的东风,帮助村民理顺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方向,彻底改变金坑村的落后面貌。”
制定教育、医疗、养老、文体、商业等专项规划,并结合用地情况高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环卫、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是金坑村城市更新的重要思路。
广汕公路北侧、金坑水库路旁的知识城*小学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预计于2022年8月份前建成并交付使用。
△知识城*小学施工现场
“金坑小学现在只有100多个学生。随着城市更新逐步推进,将有大量人口向金坑村聚集。所以,黄埔区在这里打造一个示范性小学:知识城*小学,共设置36个班,可容纳学生1620人。金坑村、均和村的孩子们将读上这所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的学校。”李顺良说。
△知识城*小学效果图
据悉,金坑村配套的中学、医院、商业体等项目,也已规划或尚在规划中,不久将一一落地,届时村集体收入也有望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