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广州房价大幅下降的讨论颇多,有说法称相较于 2018 年,房价跌幅已接近 30%。按照这一说法,当前购房应如同 “捡漏”,不仅选择空间大,还能节省大量开支。但实际考察楼市后会发现,房价走势远非传言中那般简单。
在海珠区海珠湾,多个小区的房源均价普遍维持在 5.2 万至 5.3 万元 / 平方米,且得房率多不足八成,实际居住成本相对较高。此前网络*传的 “房价暴跌”“抄底良机” 等说法,与实地情况存在明显差距。
番禺洛溪的部分小区,业主群中虽常提及房价下跌,但实际挂牌房源价格波动有限。真正降价的多为存在明显缺陷的房源,如顶楼西晒严重、户型不合理或楼龄超 20 年无电梯的房屋;而户型周正、朝向良好且楼龄在 10 年内的房源,报价仅比 2018 年高峰期低不到 10%,部分甚至能维持原价。
降价较为明显的区域集中在远郊,例如黄埔区科学城外围,2018 年高峰期部分新盘售价达 4 万多元 / 平方米,当前 3 万出头即可成交;增城朱村、石滩等地,当年售价 2.5 万元 / 平方米的楼盘,如今 1.8 万至 1.9 万元 / 平方米便能成交,跌幅接近 30%。这些区域的共同特点是距离市中心较远,通勤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够成熟。
反观市中心热门地段,如天河珠江新城、越秀东风东、荔湾广钢新城等,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珠江新城二手房均价在 12 万至 15 万元 / 平方米,优质户型挂牌价可达 18 万元 / 平方米;广钢新城新盘报价稳定在 5.5 万元 / 平方米左右,与 2018 年相比波动不超过 5%。
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呈现不同态势。新房市场因开发商需回笼资金,偶尔会推出送装修、送车位券等促销活动,实际优惠幅度在 5% 至 8%,但挂牌价变动不大。二手房价格则取决于业主出售意愿,急需资金的业主可能降价 10% 至 15%,但此类房源数量少,成交速度快。
从具体案例来看,2018 年在白云新城购置的 120 平方米房屋,当时成交价 600 万元,当前挂牌价 580 万元,跌幅不足 4%;同期在南沙购置的房源,入手价 2.3 万元 / 平方米,当前 1.9 万元 / 平方米可出售,跌幅相对明显,但业主因看好区域发展潜力选择观望。
总体而言,广州房价呈现差异化特征,不能一概而论。远郊房源跌幅较大,市中心房源抗跌性强;品质较差的房源降价出售,优质房源价格稳定;新房市场有促销活动,二手房价格受业主心态影响显著。所谓 “降了 30%” 的说法,多是将个别极端案例视为普遍情况,或未区分不同区域、房源的差异。
购房需结合实际需求,综合考察不同片区的价格与配套。房子的核心功能是居住,适合自身需求的才是最佳选择,不应盲目轻信 “暴跌” 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