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老房子的命运一直备受关注。住建部的新定调,让楼龄满25年以上的老房子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也给房主们带来了新的期待。
自2019年起,住建部就释放出信号,大拆大建的时代逐渐落幕,城市更新时代悄然来临。“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在2021年到2025年完成对2000年前建造的老小区的改造。这意味着,今年楼龄达到25年的房子,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城市发展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拆除重建,而是转向更为精细、可持续的模式,“住建局”变“住更局”,就是这一转变的直观体现。
旧改政策的落地,为老房子带来了诸多实质性的改变。基础类改造,如更换供水管道、改造排水系统、升级供电设施以及加装电梯等,从根本上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了用水、用电安全,解决了出行难题。完善类改造则聚焦于居住环境的优化,拆除违建、整治绿化、增加停车位和改善物业管理,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更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提升类改造更是从生活便利性和丰富度出发,引入养老、托幼服务,建设公共卫生和文化休闲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经济角度来看,旧改后的老房子升值潜力不容小觑。业内人士预估,改造后的老房子升值率可能超20%,特别是加装电梯后的多层老房子顶层两层,升值空间更为可观。城市核心区的老房子更是凭借地段优势,在旧改后身价倍增。像北京徐汇区某老小区,旧改后租金上涨30%,挂牌价逆势回升15%,就是最好的例证。那些原本因老化而贬值、难以出售的老房子,在旧改的推动下开始“逆生长” ,重新焕发生机。
不过,并非所有25年楼龄以上的老房子都能迎来改造。根据住建部的文件,有三类老房子可能会优先被列入拆迁计划。一是主体结构严重损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无法修缮的预制板房;二是位于城市核心地段,但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老房子;三是虽有历史文化价值,但阻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老建筑。
对于房主而言,如果自家老房子符合改造条件,也有不少需要关注的地方。首先,要确认房子是否符合2000年以前建造这一年份要求。其次,积极参与业主委员会决策至关重要,业主可以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推动改造顺利进行。最后,了解并善用政府补贴政策,能有效减轻改造的经济压力,比如在加装电梯方面,部分地区补贴高达28万,按流程申请即可享受。
老房改造不仅是对居住环境的改善,还可能带来经济收益,甚至在拆迁货币化补偿时为房主带来致富机会。这一政策既顺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切实保障了居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