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号,庙头官方发了个喜报。沉寂两年的庙头旧改,终于要动工建设了。

而在同一天,有媒体曝出,增城群星村的临迁费停发,村民被迫搬回去住。从百度地图的测距来看,两村的车程距离大概15公里,不算远。而当时两村的旧改皆是区重点项目,并且都纳入了今年的市级年度计划。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两村的改造将会成为区域的标杆项目。但如今,庙头村得以复工,而群星村改造却遥遥无期。相距不远的两条旧改村,为何命运如此悬殊?
重启VS暂缓
旧改的两面
庙头村,曾是恒大操盘的旧改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道,属于老黄埔板块。2020年12月,庙头村旧改挂网招商,恒大及同创盛悦成为合作企业。2021年,恒大涉险,随后项目进展停滞。而后来的城投介入,庙头才迎来了重启的希望。而在今年1月,庙头村的实施方案获得批复。由于城投的介入,村民的改造信心大涨,2月份,庙头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片区策划)批后表决在村委开展,最终以98.44%的同意率高票通过。

改造方案显示,庙头村改造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6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预计投资近300亿元。城投的兜底,是庙头改造项目最大的保障。当我们把目光移到15公里外的增城群星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就在庙头开工的四天前,增城新塘群星村旧改合作企业发布公告,称由于旧改项目整体进度推进缓慢,为保障已交楼房屋权利人权益,由权利人统一搬回居住,个人房屋临迁费自2023 年11月1日起不再计付。

群星村位于增城新塘板块,邻近地铁13号线白江站,距离新塘TOD直线距离约2公里,区位在增城当中属优越。群星村比庙头村更早引入合作企业,于2019年启动招商工作,并于当年签订合作协议。此后一直处于增城区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当中。
2021年进入拆补阶段,但又随后进入暂缓,并且一直无实质性进展。而在今年,项目纳入《广州2023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名单中,但未有复工的迹象。

是否能重启
关键在于预期
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旧改也是如此。区位的不同,就注定每个旧改项目所获得的关注度也会不一样。
区位,就好比旧改项目的出身,出身好,就自然获得更多的关注。庙头村位于黄埔区的老黄埔板块,同时也是黄埔网红新盘频出的板块。富颐华庭、城市之光、黄埔新城这些耳熟能详的新盘,长期霸占着黄埔的销售榜单。
虽然老黄埔的城市界面偏老旧,大型商业也欠缺,但凭借着近天河以及鱼珠CBD的属性,老黄埔板块仍旧是黄埔区的核心区。
因此,拥有双地铁的庙头村旧改,光是区位的优势,就跑赢了许多项目。

相较之下,群星村所在的新塘板块,虽也是增城的核心区,但对比庙头,还是要逊色不少。
从房价这一点,就可以体现出来。

同时,板块的内卷程度也不一样。
老黄埔板块,新盘*,供应端不足。而增城板块,一手和二手互相内卷。虽然同是不限购区,但市场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当然区位的不同只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庙头遇到了“贵人”。
城投,显然是庙头旧改的“贵人”。恒大暴雷后,城投火速救场,稳住了项目的基本盘。事实上,大多数得以重启的旧改项目,背后都离不开国企的支持。而群星村,目前还是由原合作企业负责推进,并无国企介入。无论是区位,还是国企兜底,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预期。有预期才会有投入。在年初的时候,我们就曾讲过:旧改的重点一定会回到中心区。从年初公布的年度计划就可见一斑,大部分重点项目都位于中心城区或重点片区。
因为这些项目有预期,入市之后能够快速去化,帮助合作企业销售回流,实现多方共赢。
哪怕项目出现了资金危机,国企也愿意兜底,从而继续推进。而群星村本身,也正是失去了预期,导致如今进退两难的局面。
核心先行
市场逻辑已改变
如今,在市场分化下,无论是旧改还是购房逻辑,都发生了变化。
在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报告给出的总结是:核心先行。
市场成交普遍回升乏力,高能级城市/区域由于购买力更充足,市场有先行企稳迹象。核心区域“优质盘源”/“高性价比盘源”去化加快;郊区红海竞争则更加激烈,“低首付/特价让利”已成常态。广州目前执行的“认房不认贷”“增值税5改2””放开部分区域限购“等购房政策,让更多人通过置换的方式,冲向了核心区的一手项目。
从房企的角度来看,显然更愿意把更多精力和资金放在这些核心区的旧改项目上。而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在前几年,许多外围区的楼盘都会以周边的旧改项目作为营销噱头。周边的旧改能给楼盘带来巨大的赋能,例如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医院,更好商业配套等。
如今,当这些美好配套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兑现时,购房者一定要谨慎选择。
而核心区的项目,无论是交通还是周边配套,确定性更强,而项目本身,烂尾的可能性也会更小。对于接下来的广州房地产市场,后续市场待售货量将超2500套,超7成集中在中心四区。预计随着“靓货”的增加,在入市价格适宜的情况下,四季度行情将延续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