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项目,已经写在标题上了——保利汇景台。
这不是我*次写它,但它是我*近踩盘过程中,遇到的*大“意外”。
我意外的是,保利汇景台作为广州*梯队的豪宅,此前卖的都是大户型,起步就是170㎡,吸引来的购房者也一向都是城市精英。
但*近买它的人,看中的都是它们不到140㎡的三房产品。
我抱着一探究竟的想法,再次走进了它们的营销*……
工作日上午半*
我碰上了8组客户
保利汇景台的营销*依旧在原来的位置,但我这次进门感受到的氛围却和此前不太一样。
*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哪怕在工作日的早上,看房的客户都络绎不绝。
仅营销*洽谈处就有三四组客户在和置业顾问交流项目,在我去样板房的路上,又碰见了*少五组客户。

对于刚需项目而言,这或许是常态。
但保利汇景台身为广州封面作品,本身的价格对客群就有筛选作用,是只有“少部分人”才够得上的项目,看房的人们又多在周末休息日出行。
所以如今工作日,还是大清早,就在保利汇景台碰上高密人流,确实有些让我意外。
这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号:敏锐的*买家们,正在加速进场。
新一轮周期起势,楼市节奏不断加快,去年还有时间让你慢悠悠地边走边看挑挑拣拣,但现在竞争对手已经蜂拥而入。
*住宅数量有限,竞争就更为激烈。你想跑赢对手,要么能把握信息差,得到别人无法获悉的资料,做出判断;要么出手快准狠,不犹豫不内耗。
楼市上升期,时间就是*。这个道理不止在保利汇景台,放之四海皆准。
品质改善
开辟“小户型豪宅”新赛道
关于汇景台这次的样板房,我也有三个直观感受。
*先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批产品设计建面123-133㎡,均为三房。
光是“全三房”这一点,就已经很特立独行了。2022年的广州被称为“改善大年”,市场上绝大多数楼盘都主打改善牌,连100㎡出头的户型也会设计成四房,去满足人们“同等面积多一房”的需求。
这仍属于“改善房”,但一定是“功能改善”,而非“品质改善”。
保利汇景台想实现的目标无疑是后者,它有着庞大的精英客群做背书,知道在户型房间数量已经满足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城市*购买力实际上更需要的,是将“尺度”放在*位。

因此,哪怕是133㎡的面积,它也只做三房。
室内每个空间大小都恰到好处,不会浪费,也完全没有压抑之感。
再搭配上保利汇景台恰到好处的颜色用料选择,用明朗的线条诠释了空间与人的关系。整体没有过分累赘的设计,却以此进一步放大了空间尺度感,真正让居者成为主角。
纯粹圈层
看到汇景台样板房之后,我想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圈层”。
在汇景新城的二十年铺垫下,项目的圈层搭建已经十分完善。
它有亚太国际文化交流*,可以为国内外精英、各界人士提供聚会、就餐和休闲的私人空间;就连社区对口就读的汇景实验学校都已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和华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共享办学理念、教育资源。

它的配套不只全能,而且*,所吸引来的自然都是财富自由的精英人士。在此基础上,汇景台这批小户型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圈层。
因为在总价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舒适性优先和选择功能性优先的,显然不是同一类群体。
汇景台选择了前者,汇景台的居者同样认同这种选择。
这批小户型豪宅成为了*社会阶层的标识体系之一,也未尝不是对优质邻里的一种筛选方式。

高交标
除了户型本身,我还想聊聊汇景台的交标。
在常规认知中,同一个新盘内,大户型的交标往往比小户型要好上不少。
但汇景台不一样,它有着一以贯之的高标准。

全广州独一份的恒适系统照样沿用,用“无形的手”去优化现代人居模式,智能地调节室内所有数值以匹配体感需求。
厨房则是瑞族V-ZUG品牌——没错,交付清单上,品牌依旧保持着和大户型单位一样的水平。
所以,不满足于“功能改善”,甚*比“品质改善”还要多做一步,汇景台实际在打造的,其实是“小户型豪宅”。
在我印象中,这应该是广州目前*一个走在这条赛道上的项目。

楼市上升期
它为你“节省时间”
汇景台之所以有底气去打造小户型豪宅,归根结底,在于和其他新盘都不一样,它有着二十年的沉淀。
人们对于横空出世的新盘难免会有不信任感,只能通过地段去猜测它日后的生活方式,但这种质疑碰见大盘汇景新城自然就烟消云散。
会所、教育等*配套都是现成的,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大城内走一圈。
随处可见水系、长廊、连绵树荫,放眼整个天河乃*广州,有如此规模且能精心维护二十年的园林实在不多见。
岁月不败美景,反而给它添了时间的质感。

站在汇景新城的起点上,汇景台的兑现速度也远超同期项目。
据我了解,它的这批小户型明年9月就将交付,届时它的园林也会基本成型。
而现在市面上同期新盘,姑且不说周边配套,仅是楼栋本身就有动辄三年的交付等待期。
再次强调一下,楼市上升期,时间就是*。

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汇景台小户型的推出节点也和其他楼盘不太一样。
常规新盘的推售动作,通常开盘先上位置相对一般的小户型,后期随着房价的上涨再推售更好的楼栋、更大的产品。
这种推售节奏的前提,是小户型居住舒适度较低,准入门槛不高。
但汇景台因为保持着高规格的建设标准,所以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正式开售一年后才拿出小户型,这批产品并非开路的先行者,反而浓缩了汇景台一年来对市场的冷静观察。

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这个想法。
他们之所以去做小户型,是因为市场真的有需求。
正如我上文所言,全广州都几乎没有小户型豪宅供应,但人们总有为家人买房、优化资产配置等需求。
无论是想给孩子买婚房、给长辈养老,还是给自己的可支配资产找个合适的去处,123-133㎡这个面积段都是*合适的选择。
对于没有住过汇景新城的人们来说,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入住汇景大盘的可能性。我不少原先居住在汇景新城的朋友也都选择了再次出手汇景台,亲情的距离从此变得更加合理,既能守望相邻,又不彼此干扰,给双方留出“一碗汤的时间”。
*后多说两句。
近两年广州*区不少*项目入市,粉丝们经常会拿着预算来询问我的建议。
在1500万左右的总价段,从前没有汇景台这个可选项,但现在,有了。
如果在这个预算范围内你想买主城三房,那么汇景台就是*合适的标的,没有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批小户型豪宅的门票却并不容易获得。
汇景新城*今20年,此前从无小户型供应。
现今汇景台全盘不过408户,小户型更是占比不到10%,去化速度还极快。
所以于内于外,汇景台都是难以复制的“孤品”。
谨记,楼市上升期,时间就是*。
你可以犹豫,但留给你的窗口期,已经慢慢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