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迹象显示,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旧改市场未来的主旋律。
8月30日,北京市住建委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年均保持在5%,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1.6亿平方米。

无独有偶,今年1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就曾提出采用微改造方式,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蕴藏着巨大的“钱景”。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直接和间接拉动近万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带动居民户内改造、装饰装修、家电更新等多个行业发展,对稳定投资增长有着重要支撑作用。

进入2019年后,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提速,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高增长率向高质量模式转变,老旧小区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以广州为例,去年《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审批通过。
方案明确,将*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484个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统筹类。
改造内容也不再是局限于以前的外立面修葺,而是进行更细化的分类,真正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未来的“微改造”,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多样化,拉动投资的作用就覆盖更多行业。相关机构曾做出研究,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提速,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电梯等行业均有望受益。以建材行业为例,外墙涂料、塑料管道、水泥、建筑保温材料等多个品类的市场规模,包括产量和产值均会受到改造拉动。其中,外墙涂料预计拉动量为35%,带来431亿元的改造拉动市场空间。
保温材料的拉动量更广阔,在北方地区,每年拉动比例预计*高可达83%,带来1250亿元的收益。

早前住建部曾表态,很多老旧小区年龄都在20年以上,原来设计标准比较低,后期管理、维护也不到位,存在不少问题。全国老旧小区约17万个,建筑面积约40亿平方米。40亿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若按照广州、呼和浩特、沈阳等六个试点改造城市的投资数据,每平方米平均投资强度为215.18元。那么,可得出一项数据: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投资总额将达万亿以上。除了拉动投资,老旧小区改造还有其他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43万个、734万户,按小区数计占年度目标任务的86.6%。专家表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既能解决老旧小区的痛点,又能解决城市实际问题,还能把投资强度延续下去,提升城市抗风险的能力。
尽管财政部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作老旧小区改造,但孤掌难鸣,仍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多个文件、场合,均提及“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等关键词。
在8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将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等纳入,尽可能吸引民间投资。
与城中村改造不同的是,除了房地产开发商外,施工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甚*提供养老等专业服务机构,都被纳入了民间投资的范畴。这相当于,老旧小区改造的门槛相对降低了,可参与的企业变多了。今年6月,广州市住建局发布了一则公告,《广州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行办法(公众征求意见稿)》。
对于社会资本的参与模式,文件指出可采用EPC+O、F+EPC+O、BOT 等方式。简单来说,便是通过改造+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模式,来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由社会力量出资,政府充当监督的角色,企业将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后期并对小区进行运营和维护。如北京的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采用了“政府主导,国企运作,专业化团队运营”的运营新模式。
通过引入高水平运营团队,活化利用文保单位,引入微展馆模式及精品网红咖啡业态,将模式口的历史、京西特色民俗进行挖掘展示,免费对外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消费、文化体验空间。
拉动大规模投资,不能光靠政府部门“独唱”,还须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在协同发力的趋势下,老旧小区改造正释放巨大的投资潜力,老城活力有望进一步焕发。
来源:广州房产之家